A06

“热河四杰”陈镜湖入党介绍人是李大钊 1933年中弹牺牲 50年后被追认为烈士 2021年05月13日 

他是东北的第一位中共党员,入党介绍人是革命导师李大钊;他曾与孙中山共议国是,并作为孙先生的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宣讲《北上宣言》;他组织武装,为国家民族浴血奋战……这位传奇人物,正是东北早期革命的先驱陈镜湖。

东北地区最早的中共党员

据原建平县党史办主任、今年72岁的胡广志介绍,陈镜湖兄弟6个,他排行老大,12岁那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建平县高等学校,因文章写得好,被誉为“铁杆文章”。

1918年,陈镜湖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学习成绩名列前茅。

在一篇题为《我的丈夫陈镜湖》的口述文章中,陈镜湖的结发妻子陈耿氏这样回忆自己的丈夫:我的丈夫陈镜湖九岁就上学跟爸爸念书,爸爸常夸他伶俐,有心劲,对人有礼节。念了两年书,爸爸怕教不好,就请一个秀才马春范先生教他二年,以后就到新邱(现建平镇)、天津念书。我姑父看镜湖小时候少言语,念书好,是个有出息的人,由他做媒给我们做了亲。镜湖在外念书时,学校放假也不轻易回家。有时回家,也不待着,东走西奔,向乡亲们说些新东西,他总告诉亲戚邻里“妇女不要缠足,将来土地、房产都是咱们大伙的”,受到亲友们的夸赞。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出现了两个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青年组成的革命社团组织。一个是由周恩来、邓颖超等人组建的“觉悟社”;另一个就是陈镜湖所在的“新生社”。1920年4月1日,新生社创办《新生》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潮,宣传革命主张,还与觉悟社讨论在天津建立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1920年10月,依据李大钊的意见,新生社改组为“天津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陈镜湖由此结识了李大钊。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陈镜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东北地区最早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是“热河四杰”之一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讨论了国共合作问题,会议决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名义参加国民党,以建立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陈镜湖服从党的决议,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自此,他以特殊身份投身到国民革命的行列中。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陈镜湖作为直隶省代表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结识了孙中山。孙中山抵达北京后,陈镜湖作为孙先生北上特派宣传员,赴热河宣讲孙先生的《北上宣言》。孙先生逝世时,陈镜湖代表热河国共两党党员到北京参加致祭,并出席了国民议会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中共北京区委决定,成立热河工作委员会,陈镜湖为负责人。

1925年冬,李大钊在张家口主持召开了“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成立大会,陈镜湖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出任中共热河省工作委员会首任书记,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热河省党部执行委员。这意味着,在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陈镜湖是热河地区国共两党的最高负责人。

为了建立一支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武装力量,李大钊与冯玉祥达成默契,在冯玉祥的国民军中组建了3个骑兵纵队,命名为“内蒙古特别民军”,陈镜湖任第二骑兵纵队司令。胡广志说:“当时一个骑兵纵队3000多人,三个纵队总共1万多人,配备精良,马是蒙古马,武器是苏联援助的,人是共产党的。”不久,陈镜湖率第二纵队与军阀张作霖、阎锡山作战。

1930年下半年,中共内蒙古特委遭到破坏,为了尽快接上组织关系,他会同内蒙古特委原委员刘刚,穿越沙漠、草原,艰难跋涉,徒步数十个日夜,终于到达苏联,找到了共产国际,通过中共中央驻莫斯科代表蔡和森接上了组织关系。回国后,陈镜湖受命重建中共内蒙古特委,并担任内蒙古特委临时书记,为隐蔽与安全起见,从此化名李铁然。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陈镜湖立即以中共内蒙古特委的名义,向全区各族民众发出了“团结全国各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

胡广志说,辽西地区早期的革命者有三四十人,其中以陈镜湖、韩麟符、郑丕烈、杜真生为代表,他们在当时被称为 “热河四杰”。

点验抗日队伍途中 中弹牺牲

1933年初,身为内蒙古特委书记的陈镜湖受党的派遣任抗日同盟军参议,协助冯玉祥组织抗日队伍。

1933年5月12日,陈镜湖带领参谋朱耀远及警卫员从张家口出发到张北县点验抗日队伍,汽车行驶到张北桦树梁遭反动民团袭击,陈镜湖不幸中弹,在生命的最后一息,他叮嘱警卫员:“我流血过多,活不成了,死后你把情况通报张大鼻子(柯庆施)转告中央……”言讫壮烈牺牲。

陈镜湖牺牲后十四天,抗日同盟军宣布成立,冯玉祥为总司令,吉鸿昌为前敌总指挥,同盟军挥师北上,一举收复察东四县,极大地鼓舞了全民族抗日斗争的热情。

在张家口抗日同盟军总部的操场上,冯玉祥立起“民众抗日同盟军收复察东失地阵亡将士纪念塔”,纪念塔塔尖偏向东北,以示不忘东北沦亡之意。在铭刻于塔身的“察省抗日战役伤亡官兵一览表”中,第二位写着:参议陈镜湖。

据胡广志透露,陈镜湖不仅是我党早期的革命活动家,而且是北方地区党组织和武装斗争的卓越领导者,可叹的是,就是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民族英雄,却一度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陈镜湖牺牲时,他的公开身份是民众抗日同盟军的参议,而他的共产党员身份却鲜为人知。一度背负着“军阀”的劣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1981年春节,建平县富山乡的一位傅姓农民从赤峰乘坐火车返乡,对面的一位旅客在看一本《百柳》杂志,傅姓农民借来翻阅时,其中一篇文章引起了他的注意,文章标题是《路漫漫——我的革命引路人陈镜湖》,署名王逸伦。王逸伦是1932年由陈镜湖介绍加入共产党的,离休前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看完这篇文章,傅姓农民心想:这陈镜湖莫非是同乡陈洪声的大爷?于是,他就把杂志带回了家。这个傅姓农民的父亲在砖厂做会计,而陈镜湖的侄子陈洪声当时也在砖厂上班,他们辗转找到赤峰《百柳》编辑部,又到呼和浩特找到了王逸伦,王逸伦又联络到老战友惠世如(时任贵州省统战部部长)等人,大家的共同回忆,才使这段历史得以还原。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