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全国之力

辽宁日报 2024年09月29日

鞍钢炼钢生产车间。 本版图片由鞍钢提供

清晨,当第一缕金黄色的阳光照在鞍山市铁东区三道街上时,沉睡的城市渐渐苏醒,许多鞍山人的一天就从这条小巷里热气蒸腾、美味四溢的早餐开始了。六点半左右,带着温热气息的香喷喷的熏腊食品就摆上了上海信利熏腊店的柜台。

市民孙广武是“上海味道”的拥趸,从小就喜欢吃带着甜滋滋味道的肉枣,吃上一口能甜一整天。如今,熏腊店在鞍山市已经有了30多家分店,但他还是习惯去三道街上的这家总店。

老一辈的鞍山人总说:“能在上世纪50年代吃到地道的上海熏腊食品与当年全国支援鞍钢的号召有关。”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全面实施。作为“一五”计划的先导工程和重中之重,鞍钢“三大工程”建设受到全国上下的高度重视,中共中央批示:“要集中全国力量,首先恢复和改建鞍山钢铁公司。”

在党中央号召下,全国迅速掀起了支援鞍钢的热潮。当时,为了支援鞍钢建设,全国各地许多兄弟企业选派了近千名优秀技术工人前来支援鞍钢。

智春山说,父亲曾经说过当年全国支援鞍钢时热火朝天的场面。鞍山火车站从早到晚人声鼎沸,操着不同口音的工程师、学生、技术工人会聚成了支援鞍钢的建设大军,鞍山群众则敲着锣、打着鼓,欢天喜地地迎接着他们的到来。

从党中央发出号召到1952年末,全国48个城市、70多个单位和76所大中专院校,先后为鞍钢建设输送了7446名干部和大中专毕业生。而到了1953年末,鞍钢的基建队伍已扩大到5.68万余人。

与支援鞍钢的人才一起到来的还有从全国各大城市迁过来的饭馆。为满足前来支援鞍钢建设的南方技术人才的口味,1956年,中央商业部将无锡老正兴馄饨、天津狗不理包子、开封灌汤包等等各地名小吃迁到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