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剧场渐变:从尝鲜到日常

辽宁日报 2024年09月25日

话剧《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对情感与自我的反思,正是通过小剧场不断延展的空间,近距离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本报记者 谭 硕 文并摄

打开多个网络演出售票平台,选择沈阳、大连、鞍山等城市,儿童剧、话剧、音乐会、单口喜剧等几乎周周在小剧场上演。到小剧场、新空间看演出已成为日常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小空间的新体验,老场景的新活力,让小剧场、新空间显现出更多可塑性。在我省,小剧场、新空间也正不断延展,吸引了更多观众走进这里。与此同时,从业者们也在不断尝试,积极探索行业发展的更多可能。

新选项

“已经记不清看了多少场了,但基本上有新剧目上演都会带女儿去看。”沈阳市民马女士说。近些年,去小剧场看戏已经成为她家庭文化活动的“新选项”。

和她一样,许多观众,尤其是亲子家庭、年轻群体观众纷纷走进小剧场、新空间,近距离感受戏剧、音乐等。在沈阳,作为共和国第一代仓储建筑群的东贸库如今被改建为文化创意产业综合体,时代剧场便在其中。上个月,一场钢琴独奏会在此上演,现场座无虚席,一些观众甚至站着听完全场。

沈阳时代剧场运营负责人李臻介绍,该剧场通过改造新空间,让曾经的仓储空间成为包括舞台区、后台区、办公区、彩排间等整体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小剧场。自2023年1月开始试运营,截至目前,时代剧场已经举办了儿童剧、视听音乐会、杂技剧、话剧、舞蹈、曲艺相声等近300场演出活动。

和时代剧场一样,近些年,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木木剧场、红梅文创园发酵艺术中心、鞍山市艺术剧院小剧场等新的演绎空间被创造出来。一些儿童剧、单口喜剧等“小剧场”品牌店开设在城市的商场、商业街区等。同时,传统大剧院中的小剧场也在不断上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0月,大连市文旅局还为评选出的赫兹空间、汇笑喜剧剧场等首批7家演艺新空间授牌。现场音乐、单口喜剧纷纷在此上演,吸引了许多年轻人。“与表演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在网上人们纷纷留言,表达着自己的喜悦心情。许多年轻人会在观看后,通过图文、短视频分享自己的观看感受。

新体验

今年的辽宁省第三届“大河之澜”演出季,辽艺一共带来了3部小剧场话剧,《寻找春柳社》《最后的卡伦》《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场场爆满。

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院长佟春光介绍,小剧场剧目一直是辽艺创作的一部分。亮相“大河之澜”演出季的这3部作品,虽然主题不同,但都是对当下时代生活的思考。《寻找春柳社》对当下戏剧发展的反思,《最后的卡伦》对宏大历史之中小人物角色塑造的突破,《秘而不宣的日常生活》对情感与自我的反思,这些作品也正是通过小剧场不断延展的空间,近距离与观众产生了共鸣。

“小剧场的戏剧创作是不同的,甚至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创作。包括剧本、灯光、舞美等等,需要思考更多。”沈阳四笑衙门的负责人房晓航说。

新尝试

在鞍山市艺术剧院院长李振宁看来,小剧场对近十年的演出市场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对于我们来说,甚至可以说一个小剧场‘救活’了一个团。”李振宁感慨道。2012年,鞍山艺术剧院开始尝试做适合小剧场空间演绎的儿童剧作品,“当时没有场地,我们就租了鞍山一家电影院的一间放映厅,成本不低。”李振宁回忆说。

如今,201个座位的小剧场内,儿童剧几乎每月都上演。鞍山艺术剧院团队更是累计创作了20多部原创儿童剧。李振宁介绍,“在没有其他演出任务情况下,我们的剧场里,每个月会有2场到4场儿童剧演出。如果是新剧目,上座率在80%以上。演了几轮的剧目上座率也在60%到70%。”

“即便之前自己有一定的小剧场运营经验,但依然开始得很不容易,需要不断尝试。”沈阳时代剧场负责人李臻说。

采访时,李振宁正忙着有关剧目宣传的事情,与几家短视频宣传团队洽谈。他发现市场上从事戏剧推广专业领域的人才还相对较少。而他所思考的发展问题:如何让人们知道有一出好戏并能走到线下来看,也是许多小剧场运营者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郭恺看来,在专家的指导下孵化一些好剧本,然后再去推广创作,是关键。

为了工作方便,李臻特地在剧场附近租了房子。“如果晚上有演出,自己基本在半夜11点后才能从剧场回家。但我相信,坚持下去,一定会更好。”李臻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