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设备退役潮将至,辽宁积极探索循环利用新赛道——

“风光”无限好 不怕近“黄昏”

辽宁日报 2024年09月24日

本报记者 赵婷婷

风电和光伏发电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放眼全国,新世纪以来,我国风电和光伏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为6.1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约为4.4亿千瓦。

再看辽宁。自1993年大连瓦房店市建设了全省首个集中式风力发电项目——东岗风电场后,我省的新能源产业始终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态势。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合计达2385万千瓦。

一般来说,风电机组叶片和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为20年至25年。这意味着,无论是在全国还是在辽宁,都将有一批风光发电设备陆续进入退役期。

如何退役?退役后怎样利用?面对风光循环利用产业未来可能出现的井喷式增长情况,我省该如何抢占新赛道、布局新未来?

去年,国家出台《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关于促进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指出,到2030年,形成一批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集聚区。在国家政策引导下,我省当前正抓紧研究编制工作方案,力争打造形成辐射东北地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风电设备循环利用产业中心,在这条“风光”新赛道上多赢好风光。

辽宁有前景、有潜力、有基础

发展风电、光伏项目改造升级和设备循环利用,辽宁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和产业基础。

经初步估算,目前,我省运行时长达20年以上的风电、光伏项目总规模为13万千瓦,15年至20年的为70万千瓦,10年至15年的为490万千瓦。此外,根据国家政策要求,鼓励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我省现有符合条件的集中式风电项目总规模为370万千瓦,超过3000个风电机组。加上一些早期建设项目由于当时技术有限,即使设备还未达到使用寿命,就已经出现效率低下等情况,亟待改造升级。这让我省风光设备改造升级和循环利用的市场前景、发展潜力都十分可观。

在产业基础方面,“十四五”以来,新能源行业头部企业密切关注辽宁,不断投资辽宁、扎根辽宁。“目前已有超过80个新能源装备制造项目落户辽宁,覆盖风电、光伏、新型储能三大领域,产业集聚效果逐步显现。”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同时,国内五大风机厂商——金风、远景、明阳、运达、上海电气均已进驻辽宁,正泰、阳光电源等光伏、储能龙头企业也在辽宁新增布局,辽宁有望成为新能源装备全产业链、全类型的省份,并加速形成北方地区最大的新能源装备生产基地。

除此之外,辽宁还具有工业门类齐全、工业基础雄厚、海陆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等优势条件。

当前,鞍本钢正在探索废旧钢铁利用,大连瓦轴和大连重工是传统的风电轴承齿轮箱生产企业,可为风电设备全流程生产利用提供基础保障;交通方面,辽宁拥有大量深水良港和码头资源,铁路和高速公路密度全国靠前;区位方面,辽宁地处黑、吉、内蒙古东部通往华北的交通枢纽,是北方陆上建立废旧风光设备回收利用的最佳区位。

企业收益好、成本低、更安全

推进风光装备循环利用,可有效促进资源高效利用。以风电场为例,我省早期开发建设的风电场由于风能利用技术水平有限,年均发电小时数在1000小时左右,且由于设备陈旧、故障多发、运维成本不断增加导致收益下降。此类型的风电场经过改造升级后,可有效提升发电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这一点,华电辽宁新能源公司深有体会。

初秋时节,通过无人机的镜头俯瞰华电辽宁新能源公司彰武风电场,6台“大风车”正随风舞动。华电辽宁彰武风电场于2003年正式投运,由29台单机容量为85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成。2022年,风电场正式实施等容改造,6台单机容量为4000千瓦的新风机替换了老机器,年利用小时数也由1003小时增加至3183小时,增幅达200%以上,企业实现扭亏转盈。

“对于等容改造来说,单机容量提升后,风机点位将大幅减少,既可以实现风能资源的节约利用,也可以减少土地使用面积,同时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公司副总工程师代立涛表示,以前的风电场,不是这个风机出问题,就是那个风机要维护,17个运维人员整天忙得团团转。现在,只需7个人就能看护好整个场区,工作量大幅减少,安全运行能力大幅提升。

那么,淘汰后的设备将如何利用?

“针对即将大规模退役的风光发电设备,目前尚无全面推广的回收技术和处理标准,且现阶段国内退役发电设备的回收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配套的产业链。这是当前行业内的难点之一。”在此前召开的中国风光设备循环利用大会暨辽宁风光设备循环利用产业促进会上,一名业内专家表示,但可以预见的是,推动该产业发展可以有力促进产业链条补强升级和资源全面节约战略的落实。

风机拆解回收和循环利用,是一个“逆生产”过程,可形成设备拆解、评估检测、集中运输、精细分解、再生利用等生产环节,相当于再造一个全新的风电装备市场,并且可以辐射带动冶金、材料、建筑、物流仓储、生态修复等领域协同发展。

“经初步估算,每兆瓦风电设备退役后,可循环利用的钢铁、铜、铝、玻璃纤维等材料超过100吨,可有效减少资源开采。”该专家表示,通过循环利用,还可以减少设备生产运维过程中的材料消耗,降低新能源产业自身的碳排放。

目前,我省风电、光伏设备拆解回收和循环利用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面对这样一个新兴行业,我们目前正在抓紧时间、做足功课,加快编制工作方案,积极构建覆盖绿色设计、规范回收、高值利用、无害处置等环节的风电和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体系,补齐风电、光伏产业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后一环。”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还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发电企业、运营企业、回收企业、利用企业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畅通回收利用渠道,加强产业衔接协同。梳理细分退役风电、光伏设备循环利用产业链条,在剔除机械粉碎、填埋等简单处理方式的基础上,对其中发电机再利用、叶片化学回收法等高技术、高附加值环节进行重点支持,培育打造新质生产力,让好“风光”无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