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烙画家陈鹏和他的5次塔城行

辽宁日报 2024年09月11日

陈鹏每次培训葫芦烙画技艺时,都会让学员们有新体会,让学员能够尽快独立创作。 受访者供图

本报记者 刘臣君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额敏县也木勒路北四巷,有条著名的榆柳巷,街道正中有一棵主干是旱柳,次干是榆的榆柳树,树龄已超百年,这种自然形成同根生的榆柳树,象征新疆塔城各族人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民族团结情。

就在榆柳树的几米远处,廊道上爬满了葫芦枝蔓,小白花在风中摇曳,这是辽阳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陈鹏今年4月带来的葫芦籽种出的。在近一年时间里,陈鹏5次赶赴塔城地区额敏县,无偿培养了400多名葫芦烙画爱好者,并发展、吸纳60余名当地爱好者进入额敏文联民协葫芦烙画艺术委员会。

“我要留下来,教他们学会葫芦烙画这门技艺”

9月3日,陈鹏带着烙画工具电烙铁走进了额敏县技工学校,向20名青年教师传授葫芦烙画技艺。看着陈鹏用电烙铁做画笔在葫芦上纵情挥洒创意,烙铁过处熨色明暗交替,中国画的层次感逐渐显现分明,这些青年教师也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在小葫芦上尝试着烙了起来。

“在辽宁的文化志愿者到额敏之前,我们发出培训通知,结果陈鹏的葫芦烙画课程很快就报满了。”额敏县文联主席邢玲玲回忆,从第一期的30名学员开始,陈鹏公益培训了400多名爱好者,开展的亲子研学、非遗体验活动也吸引了600余人参加。

从2023年10月第一次到新疆参加“文化润疆”活动,陈鹏每次在新疆都要停留一个多月,留下充足的培训时间。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也符合咱们老百姓对生活的期待。我要留下来,教他们学会葫芦烙画这门技艺。”陈鹏说。

9月4日,陈鹏和12名额敏县民协葫芦烙画艺术委员会的成员在东街商业街上支起了摊儿,这已是艺委会第六次组织市集活动。

陈鹏认为,培训、市集、展览的循环操作,很快会培养出一大批爱好者和手艺人。“从如何处理青皮葫芦开始,让他们反复进行烙、熨、烫练习,慢慢体会葫芦上的烙痕碳化层次,他们的葫芦烙画水平上了一个台阶。”

从艺委会发展来看,能够熟练制作冰箱贴、钥匙链和挂饰等小型葫芦烙画工艺品的人数超过80人,发展速度远远超乎邢玲玲和陈鹏的想象。“我们从去年12月份邀请陈鹏到额敏举办展览和培训,目的是培养各族群众的葫芦烙画兴趣爱好,推动文化润疆工作深入开展,效果真好。下一步我们会为陈鹏提供更多的便利,争取尽快设计和创作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葫芦烙画文创产品,同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葫芦烙画文创产业队伍,推动文旅融合发展。”邢玲玲说。

“为了传统文化能接下去,我要坚持”

9月1日上午,辽宁省文联文化润疆采风团来到额敏县记忆馆,在展厅参观了陈鹏和学生们创作的葫芦烙画作品。

辽宁省文联副主席冮强说,陈鹏能够不计报酬,每次都能够“深扎”在额敏,把自己“种”进了额敏,尽心尽力培训当地的葫芦烙画爱好者,值得学习,这种交流和培训应该是经常性和长期性的。

“每次来额敏一个多月都没有收入,心里也慌啊。但是,为了传统文化能接下去,我要坚持。”全身心投入葫芦烙画传承的陈鹏,平日以参展为主要收入来源。但每次到额敏县的一个多月时间,培训均不收取任何费用。“我从事葫芦烙画已有20年,心中一直有些想法,比如研学、文创产品和传统文化传承,这些想法与额敏县的重视一拍即合,现在已经有了这么多人的支持和加入,我相信很快就会取得成绩,这时更需要坚持。”陈鹏说。

下一步陈鹏将推动辽宁和塔城地区的葫芦烙画作者联合举办展览,提高创作水平。

额敏县文联除了为陈鹏举办展览外,又安排了多次义务培训和传统文化亲子研学活动,让培训能够惠及教师、学生、社区工作人员等。“今年塔城地区的会议上,我们邀请陈鹏制作了一批文创产品,作为‘额敏礼物’推广。同时在我们额敏记忆馆进行展览、售卖。”邢玲玲说。

占地1400平方米的额敏县记忆馆位于榆柳巷的黄金位置,展馆分为序厅、城郭如故忆往昔等6个主题板块,展现了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额敏县的商店、理发店的发展变迁,也有勾起人们回忆的滚铁圈、小人书摊,而陈鹏的工作室,就在记忆馆的一楼,他带给额敏的烙画技艺,已成为城市记忆的一部分。

记忆馆外,榆柳树旁,陈鹏从辽宁带来的葫芦籽不久就要结出今年的头茬葫芦,这些葫芦会变成新一批的葫芦烙画工艺品,成为额敏工艺品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