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兵器博物馆。
教授巴鹏(左二)现场指导学生。
沈阳理工大学始建于1948年,是我军为培养新中国急需的兵工专门人才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本科军工高等学校。多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把学校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担当铸魂育人时代使命的着力点,统筹做好“优引精培”工作,着力打造新时代兵工特色人才高地,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优引精培 壮大师资新力量
学校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校”发展方略,强化团队建设及中青年教师培养,坚持“引育管用”相结合,进一步强化“优引精培”,在高层次人才引育、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构建起开放、包容、创新、协同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学校围绕学科专业特色,大力引进学科紧缺急需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149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的教师占62.9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占46.73%。现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级荣誉及人才称号13人次,具有省领军人才等省级人才称号142人次,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省教学团队6个、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7个。“十四五”以来,引进符合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188人,聘用行业领军专家及军队转业技术人才13人。近年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套、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特色聚才 增强核心竞争力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辽宁省共建高校、辽宁省与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共建高校、东北地区唯一具有武器类专业的高等院校,学校的弹药工程与爆炸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等5个学科方向获批国家国防特色学科。紧紧围绕学科群建设需求精准引进人才,做强兵工特色。与北京理工大学等原兵器部所属院校成立“兵工七子人才联盟”,加强人才互通,并引进多位国内相关专业知名专家。
学校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大局,2022年,与沈阳市浑南区共建辽沈地区第一个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大学科技园“中俄科创园”。获批国际合作办学机构“沈阳理工大学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国际工程学院”,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高级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
文化铸魂 涵养师德好风尚
学校坚持把兵工文化融入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加强师德师风制度建设,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开展师德专题学习教育,对教师在政治方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校管理、社会活动等方面遵循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情况进行多元化评价。教师招聘工作中,多层面考察拟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教师职称评聘和岗位聘任工作中,实行师德师风问题“一票否决”。学校把师德教育作为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的必修课,将“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融入各项培训,引导广大教师争做“四有”好老师。2021年以来,学校教师获“辽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辽宁省优秀教师”5人。
智慧赋能 改革创新激活力
“十四五”时期,学校通过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教师评价改革、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构建了从孵化到成才的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增强优秀人才热心从教、精心从教、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信心,有效提升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内部治理效能。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激发人才工作主动性。出台《沈阳理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方案》,将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工作中,激发学院和广大教师对人才引育工作的积极性。学校逐步加大绩效改革资金投入,深化绩效分配制度改革,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科研相关工作,有效调动人才的科技创新积极性。
教师评价改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组织修订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条件,严把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考核关,突出教育教学能力和业绩。设立破格和绿色通道等评审通道,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持续推进人才分类评价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激励导向作用,推动教师差异化发展,激发教师科研教研活力,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2021年以来,学校共有346人晋升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34人转评同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上报53人参评(考评)上一级专业技术职务,推荐4人参加专业技术二级岗位的评选聘用工作。
人才队伍建设“光选计划”培养拔尖人才。“光选计划”是沈阳理工大学为加速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而设立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光选成长计划、光选学者计划、光选团队计划3个子计划,专注于为青年博士和骨干教师提供成长机会,支持有潜力的教师成为学术领军人物,打造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科研和教学团队。首批计划已成功遴选出28位光选学者、58位光选人才、17个科研团队和13个教学团队,以推动学校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创新力与影响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体沈理工人正豪情满怀前进在“追赶超越、复兴荣光”的新征程上。面向未来,学校将坚持以教师发展为先导,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辽宁全面振兴和教育强省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上展现新的担当和作为。
屈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