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古武侯祠

辽宁日报 2024年07月31日

江炯昊

我经常一个人出去旅行,我喜欢自然风景,但得益于一点儿专业的背景,我会更加关注人文景观,常常游览时我会尝试链接一个地方的过去和现在,我想可以称之为寻古旅行,这样会激活我对历史、对景观更为立体的理解。

在我的寻古历程中,我希望走走前人走过的路,看看一路上能遇见什么样的遗存,又能钩沉出怎样的历史故事。近来,我走访了几处和三国历史密切相关的遗迹。

三国文化古迹,有好几处都在陕西省汉中市的勉县。“天汉遥遥指剑关,逢人先问定军山。”定军山具体在哪呢?就在汉中市以西的勉县境内,位于汉中盆地的南部,属于大巴山的一个余脉,是驰名中外的三国古战场所在地。蜀国老将黄忠于此大战夏侯渊;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在此“教兵演武,推演八阵图”;丞相葬此地后,后主刘禅又下诏“近墓立庙”,于山下建起了武侯祠。

1905年,还是在清朝时期,国人就拍出了第一部电影,那就是在北京前门大观楼上映的京剧片《定军山》,既是电影又是京剧,这是真正的中国国粹。《定军山》讲的是汉中发生的三国故事,就是汉中之战中的一场非常经典的战役。定军山不高,它的海拔只有800多米,在秦岭和大巴山的面前,显得很不起眼。

我初到勉县的时候,确实很难一下子体会到定军山的重要性。但当年诸葛亮北伐曹魏,就是以汉中为根据地,当年他屯兵和操练军队的地方确实就是定军山。如今定军山下最有名的古迹武侯墓,是诸葛亮的长眠之地。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途中不幸病逝,他去世的地点是今天属于陕西省岐山县境内的五丈原,武侯死前留下遗愿说要葬在汉中定军山。武侯墓在定军山北麓,汉水的南岸。墓区四面环山,景色清幽,里面有很多的古柏。建筑是一座三院相连的大庙,里面有林立的碑石,氛围庄严肃穆。

勉县的武侯祠和武侯墓隔河相望。这是蜀汉后主刘禅在诸葛亮死后29年下诏修建的,它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由当时的皇帝下诏修建的武侯祠,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祠庙最早就建在定军山上,后来为了方便祭拜,明代时迁到了勉县老城,就是现在武侯祠所在的位置。这座武侯祠虽然没有成都的规模大,但保存得很完整。

我国其他不少地方也有武侯祠,基本都跟诸葛亮的历史活动和影响相关。湖北襄阳的古隆中,诸葛亮年轻的时候在这隐居,“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这里。河南南阳,是诸葛亮躬耕过的地方,那儿也有武侯祠,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说法,他讲的“南阳诸葛庐”就是指武侯祠。除此以外,在云南、甘肃和陕西的五丈原等地,都建有武侯祠。

四川成都的武侯祠是所有武侯祠中规模最大、最负盛名的一座,它是在西晋末年才建的,相比勉县的武侯祠来说,晚了大约有半个世纪。如今,成都武侯祠是中国现存唯一君臣合祀祠庙,是影响较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

成都的武侯祠内鸟鸣依然,翠柏依然,时间却已悄然过去千年。走进武侯祠,眼前细雨蒙蒙,林木苍翠。“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李商隐的诗句很有味道。诗中之情遇上眼前之景,时移事易的苍凉感让人动容。

历史上成都曾有7个武侯祠。最早的武侯祠,在古代少城内。成都始有武侯祠是在诸葛亮死后70年。据宋人祝穆《方舆胜览》载:“孔明初亡,百姓遇节朔,各私祭于道上……李雄称王,始为庙于少城,桓温伐蜀,夷少城,犹存孔明庙。”李雄于西晋永安元年(304年)称王,少城为秦时张仪筑,其范围约在今长顺街至东城根街,红光路与桂花巷之间。第二座武侯祠,并列于刘备墓旁。今天成都的武侯祠,实为君臣合庙。在唐宋时,是成都的一大名胜,前来拜谒的文人雅士络绎不绝,杜甫来此踏访时写下著名的《蜀相》,留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千古名句。唐、宋、元三代,祠宇屡经修葺,明初祠宇被废除,诸葛亮像移入刘备庙内。明末,“君臣一体”的刘备庙毁于兵燹战火。清代康熙十一年(1672年),因其旧址重建,形成今天合祀君臣的武侯祠。

第三座武侯祠,是武侯故宅旁的祠堂。诸葛亮在成都居家21年,有故宅留世,后人因其宅曾建祠。《太平寰宇记》卷七十二载:“武侯宅在府西北二里,今为乘烟观,有祠在观内。”据唐宋人的记载,武侯故宅、读书台、乘烟观,都在“章城门路西”。章城门,是古代成都少城西北方向的一座城门,因此,故宅处的武侯祠在今城区的西北方。

在成都还有几座武侯祠,在草堂寺旁有一座武侯祠,为明代中叶所建。此外,诸葛井边的祠堂、九里堤上的诸葛庙、城北的丞相祠,也是文献记载中武侯祠的所在。

在成都街头,三国遗存俯拾皆是,种种被文字记载的故事都在我的寻古之旅中鲜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