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改革开放“试验田” 打造优质资源集聚地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新闻发布会⑦
辽宁日报 2024年07月03日

本报记者  董翰博  侯悦林

7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大连片区、营口片区主要负责同志介绍各片区立足自贸试验区定位功能及特色优势,积极关心服务区内企业,保障和推动区内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部署、重要举措和阶段性成果等,并回答记者提问。

沈阳片区:优化营商环境 提升开放能级

自挂牌成立以来,沈阳片区坚持创新为本、项目为王,强化问题导向、结果导向,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今年以来,沈阳片区围绕企业需求开展制度创新、提升政务服务效率、降低流通环节成本,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服务,各项工作取得“开门红”。今年前5个月,片区新增注册企业843家,同比增长113.4%;进出口总额62.68亿元,同比增长52.4%;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完成10.19亿元,同比增幅约18.6%;实际利用外资2001.5万美元,是去年同期的11.6倍;引入亿元以上项目12个,落地5个。

在服务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沈阳片区努力做好四方面工作。

优化营商环境。沈阳片区在“自贸服务直通车”品牌基础上,建立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沈阳移民事务服务中心提供“一窗通办”集成服务,出入境“全速通”平台功能设置提升至47项。建立区港、区关协同机制,推动空港物流部分流程收费降低24%。深化“单一窗口”应用,创新视频抽查海关监管模式,通关效率进入全国内陆地区前10名。运营7年来,沈阳片区实有经营主体达1.78万家,相比成立前增长28倍,其中高新技术企业达626家,相比成立前增长48倍。

发展特色产业。当前,在沈阳片区内,沈飞民机、南航沈维基地、航空动力产业园等30余家骨干企业(园区)聚链成群,发展势头正劲,民用航空产业集聚区和商用大飞机配套基地核心区正加速形成。片区通过央地合作打造航空产业集群新模式,成功引进航空动力领域7家知名企业落户,主机厂所本地配套率由不足10%提高至80%。通过“修理物品综保区流转+保税仓库”等创新举措,推动南航沈阳维修基地建设东北亚航空维修枢纽。

强化创新驱动。沈阳片区开展首创性改革探索,推出艺术品“智慧核对监管”、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便捷监管”、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审批等新模式,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推动“三机”(民机、燃机、发动机)企业保密资质认定。创新开展地方征信平台互联互通,助力区内企业融资10.06亿元,获国务院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介。

提升开放能级。沈阳片区不断拓展“空陆海网”通道,开通沈阳至法兰克福、阿姆斯特丹等9条国际货运包机航线,格林维尔等3条宝马零部件货运包机航线助力宝马备件实现动态“零库存”,保障了供应链稳定。2023年新建7000平方米中欧班列集货中心,进出口值达到2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稳居东北第一。首开沈大间“海陆联运大通道”。陆续引进菜鸟、京东、中大门等头部企业,实现跨境电商全模式运营,在商务部跨境电商综试区评估中,连续两年领跑东北。

大连片区:鼓励创新创造 助企降本增效

大连片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坚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具有大连片区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大连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75亿元,同比增长10.4%;规上工业总产值1133.3亿元,同比增长21.7%;存量企业近5万家。今年上半年,各项指标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呈两位数增长,新增注册企业3000余家。

在关心服务企业、保障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大连围绕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助力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优化营商环境等重点持续发力。

千方百计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企业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对用能、融资、用地、物流、税费等生产要素成本较为敏感。围绕这些问题,大连片区全面抓好上级政策文件落实,推出大连片区“法人空间”,开设政策推送端口,及时将中央、省、市、区的政策文件,按照企业性质有针对性推送,目前有2.5万家企业受益,最大限度实现企业“免申即享”。针对片区一些重点企业在物流运输等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片区会同海关、海事、税务、边检等中直单位,开展联合攻关,取得明显成效。比如,去年以来片区推出出口新能源电池循环使用包装箱创新举措,这一做法解决了企业出口电池塑料包装箱只能一次性使用、包装费用高、资源浪费的问题。该创新举措目前累计为企业节约包装成本5000余万元,有效扩大了企业新能源电池出口量。

多措并举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大连片区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核心功能区,油、气、粮、矿、汽车、冷链等大宗商品国际贸易较为发达。片区积极应对市场需求、产业发展、国际形势等变化,助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培育形成新增长点。例如,去年片区LNG(液化天然气)经营企业面临困难,片区仅用3个多月就协助企业成功获得LNG储罐保税资质,实现LNG船舶夜间离泊,跑出“自贸加速度”。去年企业完成LNG国际中转13万吨,形成外贸进出口额13.5亿元。片区还推出《大连自贸片区关于支持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若干措施》,从帮助企业提升创新研发能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和创新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大连片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2家,占大连市10%,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家,占大连市36%。

持之以恒优化企业营商环境。今年片区聚焦企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出了《大连自贸片区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新高地30条举措》。启动企业服务“码上办”,把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事项归集到“法人空间”一个服务码上,企业通过扫码即可享受服务、了解政策、表达诉求、解决问题。片区拓展RCEP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全市相关企业提供包括通关物流、商事法律、市场开拓、对外投资、金融供应链、孵化辅导等全链条“一站式”服务。

营口片区:强化助企服务 开展平台创新

营口片区以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结合自身特色围绕创新、绿色、数字和开放四个方面推进“四个自贸”建设。挂牌成立至今,园区已新增企业9300余户,围绕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累计推出创新政策505项、创新案例315项,其中,87项在全省复制推广,4项在全国复制推广,3项在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今年,片区重点围绕关心服务企业、保障和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采取一系列工作措施。

加强对企服务。今年以来,营口片区出台方案,形成了由上到下,由点到面的全方位服务企业模式,由领导班子带队,网格长、网格员参与对辖区内所有“四上”企业及重点企业进行逐户走访调研,建立问题台账,帮助企业排忧解难,解决一个销号一个,用实际行动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上半年,累计走访调研企业300余户,解决企业提出各类问题64件,共新促成投资项目16个,新增项目总投资8.3亿元。围绕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措施,持续优化完善“三贷中心”功能,增加“续贷”中心、“外贸贷”中心,已促成10家银行为其中134户企业发放贷款13.28亿元,预计可为企业节约600余万元融资成本。推出贸易收支便利化试点新模式、在华工作境外个人薪酬购汇便利化业务创新模式等经验,助力企业办事便利化。

开展平台创新。营口片区坚持以平台创新为抓手,以科技创新和数字赋能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创新培育方面,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赋能,重点聚焦区域存量企业,建立企业梯度培育模型,对企业进行靶向精准培育,持续壮大科技型企业集群规模。在数字赋能方面,投资5.5亿元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园项目,上半年东北地区最大的工业互联网数字赋能中心投入试运营,围绕企业数字化发展的痛点问题、典型场景、重点需求,制定数字化转型路线图,提供解决方案,4月份试运行至今,已组织行业专家深入20户企业开展了5轮数字化诊断,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数字赋能。

吸引外向型企业集聚。营口片区在推进综保区发展方面,出台《支持营口综合保税区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成立工作专班,全面推进综保区服务能级提升。综保区设立以来,东北地区首票保税维修货物(钢琴)顺利通关,成功走通东北首单跨境电商“9810”业务,初步形成了保税加工、保税研发、保税维修、跨境电商及保税物流五大主导产业。在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方面,加快对外开放“硬通道”建设,推进总投资约13亿元的陆港枢纽重点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加快实现营口片区与国际班列及港口国际航线互联互通,建设商旅物流市场互换节点功能区、商旅采购集散中心。积极推动对外开放“软通道”建设,国际快件监管中心实现常态化运营,2023年度完成300批次、12万件国际货物的通关工作。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产业园,为跨境贸易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园区已入驻企业224户,实现税收3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