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泽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实践是理论的来源,实践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就表现为一个总结经验、探求未知、发现真理的过程,一个把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揭示客观规律、预见事物发展必然趋势的过程。实践在发展,理论也必然要随之发展。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理论强,才能方向明、人心齐、底气足。理论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受制于客观现实和阶级利益。任何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所处的社会环境。理论脱离不了所处的时代,归根结底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因此,社会实践是理论的唯一来源,也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立足变化着的实际,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创造性的开放的科学思想体系,是发展着的真理,是解决中国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实践永无止境,发展不会终结,理论就不会停滞。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毛泽东同志说过,“对于中国共产党说来,就是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环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作为神圣职责,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正在经历着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立足于伟大实践,顺应时代要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理论品格,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谱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篇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总结,充分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的鲜活生命力,让马克思主义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中国特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理论过程,也是一个与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实践过程。随着新质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会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蕴也会不断呈现新的实践特色。我们必须立足中国的社会实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直面新课题、新挑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从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理论体系,及时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这既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需要,也是理论自信的体现。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让马克思主义不断绽放出璀璨的理论光芒,在马克思主义指引的光明大道上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