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六个一”举措 定下三年目标

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开启

辽宁日报 2024年03月27日

《火车头》 草 明 著

《乘风破浪》 草 明 著

本报讯 记者刘臣君报道  通过“六个一”举措培养工业题材写作才俊,提高文学辽军辨识度,新时代辽宁文学“火车头”创作计划开启。这是记者在3月22日辽宁省作家协会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了解,“火车头”创作计划第一期暂定为3年,自2024年起,3年目标可概括为“六个一”举措:每年至少推出一部工业题材文学作品入选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等国家级项目;每年至少推出一名在全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中有影响力的作家;每年举办一期工业题材创作培训班,重点培育一批工业文学中青年作家;每年组织一次大型集中采风活动,邀请国内知名作家“辽宁行”,深入辽宁工业企业,创作一批辽宁工业题材文学作品;每年举办一次工业题材创作学术研讨会,加强对辽宁工业文学历史传承、创作重点与发展方向的研究;每年与出版社共同重点打造推出一定数量辽宁工业文学创作成果、研究成果的图书。

“火车头”创作计划旨在鼓励和引导全省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深入基层、扎根一线,书写飞速发展、技术领先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生产和生活场景,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厚重与生机,挖掘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辽字号”精品,进一步夯实辽宁文学大省、强省地位。

据悉,“火车头”创作计划以我省作家草明的小说《火车头》命名。草明是中国工业文学创作的拓荒者,是“一生写工人的唯一中国女作家”。沈阳解放后,她以军代表的身份进驻沈阳皇姑屯铁路工厂做接收工作。《火车头》作为她的第一部工业题材长篇小说即在此间出版,这部小说也是其描写沈阳工业发展的重要代表作。1954年8月,草明担任鞍钢第一炼钢厂党委副书记,在此期间,她创作出版了代表作《乘风破浪》,同时培养工人文艺工作者长达10年。

上世纪70年代,草明在鞍山写作辅导班的学员李云德的代表作《沸腾的群山》出版。这部叙述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工业战线的作品甫一问世即引起强烈反响,后来不仅被翻译成多国文字,且被改编为连环画、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影响了几代人。在《沸腾的群山》这部94万字的多卷本长篇小说中,草明倡导的扎根一线、真实反映“三工”风貌等工业文学创作精髓得到了全景式的呈现。

“辽宁的工业文学以东北鲁艺为根基的作家深入工厂生活,形成了新中国最早的工业文学发展模式,即深入工人生活——创建工人作家班——帮助工人作家改稿。”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东北文艺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胡哲介绍,《沸腾的群山》当年销售上千万册即是最好的证明。在辽宁工业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草明、罗丹等作家协作李云德完成了从工人到专业作家的身份转变;省作协负责创联工作的陆明友深入工厂生活,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发现了工人诗人刘震、晓凡,使他们成为专业作家,并成就了新中国最大的工人诗歌团体“铁西工人诗歌群”。

胡哲认为,与草明等人创作路径不同的是,作家舒群的《这一代人》是以工业建设和工业发展作为工业文学创作的核心,用建设和发展的视角深入工人的日常生活,反映新中国工业的时代性诉求,“我们需要新时代中国工业的发展与建设作为我们书写的对象,呈现出新时代产业工人的精神面貌,创作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业文学作品。”胡哲说。

“火车头”创作计划如何继承辽宁工业文学书写的历史?辽宁的工业文学与工业是共同成长的,从传承与弘扬工业文学文脉到赋能经济振兴发展,“火车头”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开拓新时代中国工业文学的新气象与新格局,是辽宁工业文学创作将要面对的新机遇与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