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辽宁日报 2024年01月26日

主持人:本报记者 刘 乐 王 月

嘉宾:省人大代表 尹久辉 吴春英 滕雅轩 张校瑛

记者: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今年是我省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攻坚之年,如何更好统筹发展与民生的关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辽宁实践中书写好民生新答卷,让振兴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尹久辉:民之所望,政之所向。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通过发展经济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改善民生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人民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推动惠民项目、为民实事落地落实,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的温度。

吴春英: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千家万户。要全力打好“组合拳”,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推进经济发展与新增就业同频共振。应聚焦青年这一重点群体,在就业方面提供更加系统的公共指导服务,充分挖掘区域就业服务资源,开展公益性就业服务活动,引导青年群体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提高就业能力。同时围绕我省振兴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政策、拓宽引才渠道、优化创业环境,用满满的“干货”与诚意为优秀青年人才搭建起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

滕雅轩:健康是幸福生活的重要指标。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离不开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稳步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要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完善医保支持政策,促进分级诊疗,让百姓在家门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记者: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是增进民生福祉、让老百姓过上更好日子的重要路径。如何以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对此有哪些好的建议?

尹久辉: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标准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如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高标准实施燃气、供水、供热管线设施更新改造;开展城区增绿行动,提升改造文化公园;多举措破解停车难题,改善群众出行条件;开展文化惠民行动,培育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等,聚焦人民群众需要,积极构建高质量公共服务体系,让公共服务更加多元、更具品质、更有温度。

张校瑛: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民生工程,要通过政府投入、企业资助、社会参与等方式,充分整合资源,加快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以目前国内存有抗美援朝遗址遗迹等红色资源最多的丹东市为例,要进一步加强抗美援朝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进一步挖掘阐释“抗美援朝出征地”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加快博物馆建设提档升级,用好红色资源丰富百姓精神生活。

滕雅轩:“看病难、看病贵”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破解关键。要进一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让全省人民公平享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与医疗技术进步带来的健康福利,缓解健康风险冲击,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健全运行机制,持续夯实人才支撑,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条件,让基层群众享有更便捷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