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炜烨
诗词是抒情的载体,阅读诗词能让我们感受人情世界的丰盛。词这种文体最善于表现情感,人们能从词中获得启发,以审美观照复杂的情绪。阅读唐诗宋词会让人有深刻的体认,引发更深层次的同理心,去理解、面对、表达情感,从而在心灵深处得到滋润。
我们不断地阅读,走进不同作家的精神世界,分享他们的经验,同时也就会读到了自己。透过阅读诗词,我们更能感受诗人的感情,效法古人,认识情感,自己被感动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学习到如何去处理情绪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宋人以优美动人的笔触言愁说恨,着实令人沉醉,但我们读词不一定要寻愁觅恨,耽溺在其中的。宋代许多大词人,如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辛弃疾,都表现出那种勇于承担,总有一种昂然的态度,历尽艰辛,始终相信情爱的美好。苏东坡说:“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多情难免会带来烦恼,但也只有情,能够让生命展现光彩,生命之树永不枯萎。
词具备一种韧性,常表现出一种此情不渝的精神气质。感情好像水一样,看似柔弱,其实持久、坚韧而且有弹性,可带来活化生命的力量。让人在理性之外,能兼具感性的生活体验,这样才能算是完整的生命形态。
情绪语言我们又怎样去理解呢?我们要依据文本的脉络,细细去体会,用更精确、详尽的语言去分析、描述、说明,才能够把词中所呈现的情充分地体会到。分享词人的心事,体会他们的心情,并且知道怎样去理解这些词中的情绪,分辨它们的异同。每阕词里面有词人的情感,也有我们的心事。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诗歌自古以来就是迁客骚人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艺术方式,那些脍炙人口的名句更是将诗歌的这一功能发挥到了极致。是心怀天下的壮志豪情,抑或风花雪月的含情脉脉;是亲友相逢的喜极而泣,抑或举目无亲的无奈苦笑。我国古代的众多诗词无不体现了作者当时的情绪与情感。
诗人如何用诗词来表达各种情绪呢?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首诗为孟郊46岁登科后所作,放榜之日兴奋至极,挥笔而就,便有了这句千古经典。用孟郊的这句诗来表达开心的程度,再合适不过了。
“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这首词表达着悲伤的情绪。这首词作于洛阳,此时他还没有入朝。三年前欧阳修进士及第,恩师胥偃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并于第二年在东武县成婚。本是郎才女貌的美好姻缘,可是红颜薄命,婚后第二年他夫人产子染病,不幸离世。此时,欧阳修要入朝为官,离别前朋友为他饯行,忆起亡妻,写下了这首词,可谓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在《寄黄几复》中表达了深切的怀旧之情。当时,黄庭坚被贬德州德平镇,不免想起了自己儿时的好友黄几复,于是作诗表达内心的思念。在黄庭坚心中,知己情谊值得用一生去守护和铭记。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是说词中的景物都是寓有情意的。换言之,在文学里面没有完全客观的事物,文学里所呈现的景物都有主观的色彩。所以,欣赏诗词不仅是去理解它的意义,更应该透过它所写的景物,去感受它的情,享受它的美。以情感唤起情感,回到感官世界去体认,这才是诠释诗词最好的方式。体会诗词的情绪之美,就是这样快乐、忧伤、美好又意蕴悠长的事情。
唐诗宋词是千百年前的作品,秉持着一套文字符号、一种文体形式流传了下来。跨越千年,我们依旧读着、听着,它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外在变化,而依然令今天的我们喜欢,引发共鸣,应该是它的文辞中潜藏着我们祖先特殊的情感基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