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抗战题材话剧《老酒馆》在北京首演,跌宕起伏的剧情、个性突出的人物给首都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本报记者 田 勇 文并摄
风云激荡的传奇年代、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个性突出的人物形象……1月19日和20日,大连话剧院创排的话剧《老酒馆》亮相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演职人员在倾情演绎大连传奇往事的同时给北京观众以心灵震撼。与此同时,在20日上午举行的剧本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围绕人物刻画、舞台设计、剧情设置展开热烈讨论,一致认为话剧《老酒馆》节奏张弛有度,舞台设计精巧,人物形象突出,富含时代气韵,铺展出一幅厚重绵长、大气恢宏的历史画卷。
“从方先生就义那一刻开始,我眼泪就没停过”
一杯烧刀子品尝人生百味,一条好汉街看尽世事浮华。1月19日19时30分,话剧《老酒馆》晋京演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剧场内座无虚席。当慷慨赴死的方先生发出中国人的呐喊,观众席上叫好声连连;当勇毅果敢的谷三妹为“小棉袄”牺牲而跪倒在地,台下观众泣不成声;当悠扬婉转的主题曲《不回头》响起,全体演员鞠躬谢幕,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话剧《老酒馆》根据作家高满堂同名电视剧改编,通过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大连好汉街上山东老酒馆掌柜陈怀海谋生计、释大义的故事,展现了关东地区波澜壮阔的抗日斗争史和民族精神史。
自2022年2月启动创排以来,《老酒馆》反复打磨,在边演边改中向高质量迈进。编剧黄维若介绍,在大连的首轮演出之后,根据专家和观众的建议,剧本去掉了一些烦琐的交代性的东西,加强了人物逻辑,时长缩减后,节奏更加紧凑。从在北京的演出看,效果更好。
演出结束已近晚上10时,观众依依不舍,流连忘返,纷纷面对记者的镜头表达他们对这部开年大剧的喜爱之情。高三学生张婷婷激动地说:“从方先生就义那一刻开始,我眼泪就没停过。”带孩子来看演出的观众李亚说,“演出两个多小时,孩子一直坐得住,这对孩子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常看戏的王波对记者说:“无论是剧本、表演,还是舞美、音乐,都太好了,感谢大连话剧院拿出了如此高水准的作品,话剧《老酒馆》应该向全国推广,要让更多人尝尝这碗关东酒。”
“有强烈的历史质感,强烈的生活质感,强烈的艺术质感”
12月20日上午,话剧《老酒馆》剧目研讨会在京举行,剧目主创团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剧作家、艺术家、评论家等齐聚一堂,围绕人物刻画、舞台设计、剧情设置和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等进行集中探讨,共同助力该剧打磨提升。
中央文史馆馆员、首届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说,话剧《老酒馆》是一杯烈酒,情感浓郁,艺术感染力和感召力极强。其成功地把小说原来的文学思维和电视剧原来的电视剧思维转化为话剧思维,彰显了话剧艺术独特的审美优势,特别是话剧语言的审美优势,是部地道的好剧。
中国话剧协会主席蔺永钧表示,大连话剧院创排的《老酒馆》是真正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老百姓口口相传的好剧。近年来,大连话剧院做出了不少成绩,多部作品入选由中国话剧协会举办的“戏剧东城”全国话剧优秀剧目展演,晋京演出向首都人民和全国话剧界展示,这在全国剧院团中是少有的。希望这部戏能够成为一部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
原总政艺术局局长汪守德说,话剧《老酒馆》是大连话剧院下大力气做的一台戏,也是做得很成功的一台戏,可以说这部剧是2023年话剧艺术创作当中一个重要的成就和重要的收获。可以用“三个度”来评价这部戏——深度、精度、高度。深度:通过对每个人物性格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在那个年代,在面对屠刀一样生活之下的各种人物的灵魂。精度:人物塑造精确,故事叙述精准恰当,同时又意味深长、刺痛人心。高度:这部戏拥有强烈的历史质感,强烈的生活质感,强烈的艺术质感。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话剧《老酒馆》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以陈怀海为人物代表的大连人、关东人的精神气质和时代风范,对今天依然有着现实意义。主创们表示,下一步会全力以赴解决专家针对剧目提出的问题,把话剧《老酒馆》做得更加好看、更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