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使命 勠力攻坚

大连聚焦“六个建设”推动“两先区”高质量发展

辽宁日报 2024年01月24日

辽港集团大连汽车码头作业现场。赵光辉 摄

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本报特约记者  王  华  摄

瓦轴集团传动轴承装配现场,工作人员正在检测产品质量。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摄

本报记者 侯国政

核心提示

大干必有成果。2023年作为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大连不辱使命,当先锋、打头阵,交出了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一批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成势见效的答卷,切实发挥“跳高队”作用。

首战之年的成绩令人鼓舞,坚定了打好打赢2024年攻坚之战的信心和决心。大连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鲜明提出“六个建设”目标任务,与省委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一脉相承、高度契合,其核心任务是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去年底召开的大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的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紧扣省委“八大攻坚”任务安排,聚焦大连“六个建设”,进一步细化工作清单,明确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主攻方向和实施路径,激发全市上下在新的一年,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担当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把“作战图”变成“实景图”,奋力谱写“两先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① 建设实体经济发达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大连坚持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2024年攻坚清单

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坚持“抓实项目就是抓实工作”理念,加快建设金州湾国际机场主体工程、地铁4号线一期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辽东半岛水资源配置工程、长海大桥等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通用大连机床关键功能部件基地、奇瑞汽车二期等60个产业项目。开工建设星海湾整体改造提升、石灰石矿生态修复利用、东港主题乐园、老虎滩虎鲸小镇等系列文商旅综合体项目。全年谋招推建重大项目3800个。

实施新质生产力培育行动。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安全、清洁能源等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4%。围绕新一代人工智能、元宇宙、第三代半导体及柔性电子、深海开发等领域,超前谋划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加快实现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

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一代汽车、高端轴承、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高端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制造业集群式发展,产值达到1900亿元。以长兴岛、松木岛、大孤山为重点,加快石化产业向中下游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围绕建设城市地下管网、农民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和有效增加高质量教育服务、医疗服务、适老服务供给五大领域内需市场,积极谋划项目,加快推进实施。实施服务业经营主体培育发展壮大若干政策措施,全年培育限额以上商贸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000家左右。

② 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大连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赛道转换,培育壮大新动能。

2024年攻坚清单

加强重大科创平台建设。全力推进英歌石科学城建设,力争挖掘科技成果200项、转化30项。积极推动国家级平台建设,力争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2至3家。辽宁滨海实验室、黄海实验室和大连凌水湾实验室全面投入运营,大连金石湾实验室开工建设。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00家,新备案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300家。新增新型创新主体100家。实施 “揭榜挂帅”等研发项目70项,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

加快科技成果本地转化。深入落实科技成果联合挖掘、中试小试基地协同发展等9项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产学研协同,在清洁能源、高端制造、精细化工等领域,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达到43%,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500亿元。

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业孵化体系,新增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平台10家。建立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机制,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资金支持。构建人才引育用留体系,争建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引育拔尖创新人才300人、高水平人才团队10个,新增高技能人才1万人。

③ 建设内畅外联的高水平开放门户枢纽

大连强化开放思维、发挥开放优势、释放开放潜能,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4年攻坚清单

打造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深入实施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提升战略,打造面向世界的高水平开放平台。拓展RCEP(大连)国际商务区功能,扩大对成员国的投资和进出口规模。完善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申建大窑湾保税物流中心。高水平办好夏季达沃斯论坛、海博会、数交会等重大活动,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

推进“三个中心”提质升级。加快智慧绿色港口升级改造,建设绿氨、绿色甲醇制造储运加注基地。做优做强RCEP区域航线,拓展俄罗斯远东重点城市及“一带一路”国家航线。加快建设东北海陆大通道,完善“北粮南运”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推进金融功能区建设,支持大商所期货期权新品种上市。

开创外资外贸发展新局面。大力推进向北开放,拓展与俄罗斯在能源、矿产、粮食、渔业、木材、汽车等领域合作;持续推进向东开放,深化与日本、韩国在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海洋经济等领域合作,高水平办好日本“大连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合作,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推动外资重点投向先进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数字经济、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领域,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以上。

积极对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深化沪连对口合作,在科技创新、国企合作、产业互动、对外开放等领域释放合作潜力。加强与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市交流合作,发挥沿海经济带“一核引领”作用。切实提高利用社会资本和外部资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全年实际到位内资增长12%以上。

④ 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

大连向海图强、向海而兴,编制实施现代海洋城市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释放“蓝色引擎”强大动能。

2024年攻坚清单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壮大高技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集群,培育海洋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及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中国海鲜预制菜之都”,打造北方特色渔业种业基地。做大做强海洋信息、涉海金融、航运服务等现代海洋服务业。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涉海领域创新研发载体,加快深海工程科技创新实验基地建设,海洋领域“揭榜挂帅”等研发项目不少于20项,新增海洋科技型企业100家以上。

提高海洋生态治理水平。构建海洋碳汇核算计量体系,创建海洋碳汇产业国家级试验区,成立贝藻蓝碳国家级交易平台。打好黄渤海综合整治攻坚战,全面完成非法违规占用海域等问题清理整顿。

⑤ 建设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标杆城市

大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整体谋划、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2024年攻坚清单

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制定优化营商环境5.0版实施方案,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开展营商环境问题整治,为各类经营主体创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强诚信政府和诚信社会建设,实现经营主体和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推进国有企业提质增效。开展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深入推进“一企一策”改革。创新央地合作模式,支持央地企业合作设立多元化股权企业。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支持政策,在信息获取、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等方面实现机会均等。推动服务民营经济“四机制两清单”有效运行,加大民营企业诉求办理力度。提升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⑥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

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

大连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彰显时尚浪漫魅力,提升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

2024年攻坚清单

推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健全全域旅游规划体系,高水平承办全省文体旅产业振兴大会。实施南部滨海旅游带等规划,完善邮轮码头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文体旅四季联动活动,加快发展冰雪运动。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家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实施“水润大连”“绿满大连”工程,建设具有大连特色的公园体系、绿色网络和滨海空间。推进低碳城市试点,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深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

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软实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居民小区供水旧管网1万户。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设口袋公园100个,创建垃圾分类样板小区200个。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开展公益文化活动400场;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