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唐佳丽
编者按 近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落地,国企总体实力和经营效益实现新提升,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实现破冰突围。特别是今年以来,国企在稳定经济运行、深化改革创新、防范化解风险、助力民生改善等方面取得良好成效,为辽宁实现“四个重大转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为充分展现我省国企加快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本报派出采访团队,深入国企厂矿车间、生产一线,挖掘新经验、新成效、新亮点。今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重振辽宁国企雄风”专栏,敬请关注。
12月18日,11时58分,辽渔集团有限公司大连湾新港,其第三代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福兴海”轮鸣笛启航,缓缓驶离码头,首赴遥远的南极海域开展作业。
“这是一次期盼已久、意义重大的启航。”辽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吕大强难抑激动,“这标志着辽渔集团在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带动我省远洋捕捞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为国家海洋渔业赢得更多可持续发展空间等方面再作新贡献。”
辽渔集团成立于1945年,是我国在东北地区成立最早的国有渔业企业。作为国家发展海洋渔业经济的重要骨干力量,发展至今,辽渔集团已在远洋渔业、中转贸易、精深加工等产业创造了国内行业多个第一,是我国北方地区唯一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也是我国海洋渔业产业链最为完整、综合实力最具优势的海洋渔业企业。
近年来,辽渔集团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紧扣辽宁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专注蓝色经济、推动绿色发展”理念,聚焦海洋捕捞、港口物流、客滚运输、海洋食品四大主业,向海图强,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预计全年集团营业收入和利润分别增长超10%、100%。
立足原点,打造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格局
辽渔集团企业文化展示馆里,陈列着20多个不同时期使用的捕捞船模,展示着辽渔集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作为老牌的海洋渔业企业,远洋捕捞是辽渔集团的发展原点。
曾几何时,为填补我国远洋渔业领域空白,辽渔集团挺身而出,承担国家交付的一次次使命。集团完成了从近海作业到远海捕捞的跨越,航迹从太平洋到大西洋再到南极洲。
不过,随着近年来海洋资源不断被开发,海洋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应对远洋渔业形势的大变化,我们把捕捞产业转型升级摆在重要位置,下力气深耕极地渔业产业。”吕大强介绍,2009年,集团第一代南极磷虾捕捞船“安兴海”轮开赴南极,迈出磷虾资源科学探捕的第一步;2012年,从日本引进国内首艘专业磷虾捕捞加工船“福荣海”轮,推动磷虾海上捕捞加工技术快速提升。“从第一代拖网改装船,发展到今天第三代高技术装备专业捕捞加工船,我们在多领域完成技术更新迭代升级。”
深耕远洋的同时,围绕水产品的加工服务贸易等领域,辽渔集团也持续不断地做优港口物流产业,建设公共服务骨干网络。
“这是每天交易量最少的时候。”12月15日下午,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副总经理沙仁明穿着水靴,在市场了解业户销售情况。然而,即使他口中“最清淡”的时段里,市场鲜活海鲜区仍然人头攒动。“都爱上这来买海鲜。打准!”沙仁明操着浓重的大连口音解释市场繁荣的原因。
说起交易活跃,辽渔国际水产品市场总经理隋斌聊起3个多月前开海季的情形时,仍然很兴奋。每天凌晨时分,大批海产品在码头卸货上岸,各地客商纷至沓来。“集团新建的6000平方米的活鲜海鲜交易大厅、新拓展的5000平方米户外车载螃蟹交易区,24小时车水马龙。”
市场繁荣,基于平台的有力支持。辽渔集团拥有全国唯一的竞价拍卖水产品交易中心和东北地区单体面积最大的水产品批发市场。同时拥有库容12.5万吨并具有保税功能的冷库群,冷藏年吞吐量50万吨。今年1月3日,东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大连(辽渔)国家远洋渔业基地正式获批建设。
“这是我们发挥‘强枢纽、畅通道、聚资源、优服务’最为重要的优势。”谈愿景,吕大强更有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建集‘远洋母港、冷链物流、交易批发、综合服务’于一体,立足北方、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联通全球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加快建设产城融合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力争在‘十四五’期末,进口水产品中转量达100万吨,带动区域形成交易额150亿元。”
面向未来,拓宽产业链条服务国计民生
渤海湾,一条南北通达的黄金水道。“渤海晶珠”号,每天往返于大连与烟台之间,运送着旅客和汽车。
“渤海晶珠”号是辽渔集团客滚运输产业的主力军——控股企业渤海轮渡旗下大型客货滚船之一。2012年渤海轮渡上交所上市,当年正式投入渤海湾烟台至大连航线营运的“渤海晶珠”号,还是亚洲当时最大的客滚船。此后,这个纪录一再被渤海轮渡的其他船只打破。
上市12年间,渤海轮渡布局大连至烟台、大连至威海、旅顺至蓬莱、旅顺至龙口4条航线,拥有16艘大型客货滚船及1艘豪华邮轮,占据渤海湾客滚运输60%以上市场份额,年均收入、利润、上缴税金等主要经营指标连续12年位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今年,渤海轮渡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迎来了辽鲁客滚航线车客流量大幅增长,滚装车辆运输同比增长23%,运送旅客279万人次同比增长128%,为我省打通陆海通道,活跃地方经济发挥了巨大作用。
“保畅通、保民生”仅是辽渔集团履行国企责任的一部分。多年来,辽渔集团一直将做大海洋食品产业,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点。
说起海洋食品,很多辽宁人对“远洋”品牌耳熟能详。依托50余年的研发技术和产业基础,“远洋”牌产品被命名为国家驰名商标,并获得国家和省级荣誉100余项,产品远销欧盟、俄罗斯、日本等地区和国家。烤鱼片、鱼肠、金枪鱼罐头……曾经供不应求的休闲食品,如今成为许多家庭的“常客”。与从前不同的是,如今这些产品的营养价值更高,生产效率也不断提升。在辽渔集团常温品车间里,车间主任李洪军笑称,“去超市给自己家的小孩买零食,也只买辽渔的产品。亲眼看着咋生产出来的,放心。”近年新上的设备、现代化生产线,墙上严苛的质量标准公示、多重严格的配料把关等程序,为他的话提供着佐证。
守住传统产品阵地的同时,辽渔集团也在开疆拓土,努力打造新质生产力。
发挥技术、标准和质量国内同行业领先优势,进军海鲜预制菜领域,打造海鲜预制菜产业集群化发展平台;南极磷虾被誉为世界最大的天然蛋白库,围绕健康中国战略,领衔承担南极磷虾“十二五”国家863计划项目,牵头“十三五”“十四五”南极磷虾重点研发项目,打造高品质南极磷虾原油生产基地、保健食品生产基地……
时值岁末,辽渔人对下一步工作有许多畅想。“海洋神秘广阔,资源丰富,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吕大强表示,“我们将牢牢把握远洋渔业上下游两端,不断做大规模,丰富产业链内涵,打造好完整渔业产业链条,向海图强,努力让辽宁振兴发展的‘蓝色引擎’动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