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住创新“牛鼻子” 力推新型工业化

辽宁日报 2023年11月27日

本报记者 孙大卫

开栏的话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发展形势振奋人心,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发展动能加快集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辽宁振兴发展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首战告捷胜利在望。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辽宁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意见》,明确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新篇章的任务书和作战图。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紧扣新时代“六地”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今起,本报推出“牢记嘱托显担当 首战之年建新功·回望”专栏,通过深入各行各业采写的生动报道,充分展示全省上下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生动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

11月8日,沈阳大清宝泉矿泉水饮品制品有限公司等45家辽宁企业入围国家级“2023绿色工厂”;11月12日,光电子器件5G工厂等8个项目入围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5G工厂名录》;11月16日,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和德邻陆港智慧供应链服务平台等5个平台分别入围全国第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服务型制造示范平台。

几十家辽宁企业和项目接连上榜国家级示范名单,成为辽宁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进程上的精彩瞬间。近日,工信部通报的2022年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发展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我省共有示范基地20家,占东北地区的“半壁江山”,数量居全国第七位。

辽宁振兴首先是工业振兴。年初以来,辽宁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以万亿级产业基地、重点产业集群建设为牵引,带动规上工业逆势上扬,装备制造、石化、冶金等重点行业稳定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集聚壮大,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

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就加快构建具有辽宁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了安排部署,并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的目标定位,为辽宁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明确了路径。

新时代,新机遇。辽宁,必将再创工业辉煌。

重点行业稳步增长

初冬,海风正劲。

盘锦辽东湾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现场一片繁忙景象。截至目前,该项目桩基已完成总进度的13%,全厂主干地管目前已完成43%,主干道路已全部具备通车条件,长周期设备已经全部采购完毕。

华锦阿美项目建设不断刷新的进度条,恰是我省工业数据曲线不断上扬的缩影。1月至10月,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6%,高于全国10.7个百分点。装备、石化、冶金三大行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5%、4.4%、2.8%,支柱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抓项目、强合作。今年以来,辽宁加速融入央地产业合作,推动中石油在辽炼厂、鞍钢、本钢等企业优化排产,推动稳产增产。开展产需对接,组织石化、冶金等行业20余场产需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苏辽医药轻工产业对接会、国际泳装博览会等活动,助力企业拓市场、抢订单、去库存。

优服务、增引力。为企业强韧资金链条,前三季度,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会同省金融局,组织省国开行、中国银行等金融机构,解决项目资金需求270亿元。为企业提供要素保障,我省通过强化电煤库存监管和储备,加强发电机组管理,强化电网运行调度,增加尖峰时段电力电量受入等方式,加强煤炭、天然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保障,抓好电力保供。协调解决企业规划设计、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和项目审批等方面问题。

今年前三季度,全省工业领域2440个续建项目复工,1567个新开项目开工,823个项目建成投产,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63亿元。

若将大项目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石,那么产业集群、产业基地则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今年7月,科技部批准建设了9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位列其中,并已完成300P人工智能算力建设。“随着近年来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电子信息产业示范基地如火如荼建设,对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让我们有了更大市场。”中心总经理刘明说。

今年以来,我省积极加快推进产业集群建设,加大产业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统筹力度,提升集群生产性服务能力。目前,我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集聚了规上工业企业超3500家,推进工业项目2000余个,总投资8000多亿元,已成为推动全省工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坚实脊梁。

新质生产力集聚壮大

在不久前落幕的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瓦轴集团迎来高光时刻。由其自主研发的风电主轴轴承、增速机轴承等30多种“明星”产品精彩亮相,不仅成为全场焦点,更为合作埋下了种子。通过科技创新深耕产业赛道,瓦轴仅是辽宁制造的代表之一。

今年以来,全球首台“玲龙一号”反应堆核心模块、大连中远海运川崎全球最大箱级24188标箱超大型集装箱系列船、大船集团全球最大级别穿梭油轮等大国重器接连交付……辽宁工业向高端化不断迈进,正在形成推进振兴航母破浪前行的重要力量。1月至10月,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5.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41.6%,高于全国30.3个百分点。

向“高”挺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其主体。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协同攻关。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原创性引领科技攻关。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设燃气轮机、冷热技术、工业母机等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77家,培育了辽宁奥克化学等2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连冶金轴承等5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以“新”为心,以“智”为翼,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辽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锦州,渤海大街。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内,一派科技感十足的生产景象正在呈现:机器自动将汽车安全气囊铺开,扫描产品条码,进行影像检测,显示屏上出现“OK”,工作人员便盖上编号检测印章,产品随生产线进入叠带环节,数据也随之自动录入系统。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电阻检测、重量检测、按压力检测,甚至连螺丝拧紧枪的力量检测数据,也会随着生产被录入数据库,并与设定的参数自动匹配。

类似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辽沈大地上已屡见不鲜。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87个,服务工业企业超6万家;我省推动40家企业试点建设5G工厂,打造1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认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37个;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辽宁及东北地区零的突破。

深耕产业基础、筑牢实体经济,加强创新驱动、攻坚产业升级,工业,正引领辽宁的“振兴列车”加速行驶,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