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晔
“一箪食,一瓢饮”“咏而归”“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这是《论语》里阐释的古人天真烂漫的生活图景。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传统由来已久,时下的茶道、花道、香道、琴道、书画、美食乃至家居设计等,无不体现中国生活美学的元素和风尚。
审美是人类的本能,它所蕴含的是一种对真善美的感性追求,也是内在修养对一物一景的移情。生活美学的倡导者蒋勋说:“我们谈美与生活的时候,比较希望回到最简单的四件事情,食、衣、住、行,跟我们生活发生最大的关系。它每一天都是美的功课,在日常生活里,可能随时要做的所谓美的功课,他可以从喝茶,从食物当中,慢慢慢慢地为自己准备好非常好的敏锐的感觉。”
生活美学,就是善于从生活的细节里,发现生活的趣味和美好。林语堂说,只要有一只茶壶,中国人到哪儿都是快乐的。作家贾平凹说过:“生活太平淡,我们需要闹活。”在日复一日的时光中,我们要获得生命的快乐。在闲与慢中,发现生活的光亮,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愉悦自我,在灵性生活里获得更为丰富的生命体验与感知。
谈及生活美学,宋是巅峰。在宋朝时期,审美不仅是一种生活情趣,更是贯通于灵与物的内在神韵。宋之美,是认真对待一片素瓷、一截枯木、一片烟云,于细节中轻叩生命的意象与精神。宋朝美学强烈的人文精神,以及至纯至雅的独特风貌,成就了轻盈深邃、朴雅隽永的宋式美学风格。
宋朝的文人雅士在饮食、家居、焚香等方面的追求,无不蕴含着宋朝人将美寄于生活的情致。在经历了唐朝的繁盛之美后,宋人崇尚的是淡泊的风雅之美。他们讲究对细节的品味,无论旷达或是含蓄,宋人以博雅的底蕴,塑造了风格细腻的审美心境。宋人所好之美,是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特有的简洁,淡雅清新,表达的是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力。在简雅风格的审美中,渗透出深刻的“文化审美哲学”,这一点与现代人非常趋同。宋人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境界,且充实内在涵养与修为,这也与现代人追求的生活美学态度不谋而合。
生活之美的真谛是什么?从古到今,从西方到东方,对美的解释是复杂的。古希腊的柏拉图说:美是理念;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是生活;中国古代的道家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历史学家许倬云给出了一个答案:“往里走,安顿好自己。”安顿,可以是离开手边繁杂俗事,享受清闲之美;也可以是全身心投入热爱之事,获得更为广阔的精神天地。愿意花心思安顿自己的人,他们往往灵魂饱满且明亮,气定神闲、优雅从容。然而,要论真正懂得安顿自己的人,还得是几千年前的古人啊。你看他们对待一花一树,一啄一饮,皆珍重有情。古人往往更懂得生命中的无用之美,拥有一颗感知万物的心。要把生活过得美而精彩,在于你是否怀有一颗关注自己精神需求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