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军
年谱是按照年月顺序记载某一个人生平事迹和著述经过的著作。我国的年谱编撰源远流长,学界一般认为它产生于宋代。两宋以降,年谱编写一直受到重视,直到当今,新修的各类名人年谱不断问世,汗牛充栋,其生命力十分旺盛。
仓修良先生在《谱牒学通论》一书中,从撰写者角度将年谱分为三种类型,窃以为这三类在出版家年谱编写中都很值得重视。第一类是自撰年谱,即谱主生前将自己一生经历按照年月顺序谱写下来,或者自己口述,由他人代笔。这种年谱是谱主亲身经历,亲笔撰写,其价值不言而喻。在编辑出版家中,也不乏主动留下自己生平事迹文字者。笔者和曾建辉教授在撰写《中国出版家 周振甫》一书时,就充分利用了周先生的自撰年谱。周先生自撰年谱是他晚年所写,生前并未公开。后来他女婿编辑《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时将其收录,才使我们得以知晓这份年谱。这个自撰年谱十分珍贵,资料真实丰富,但缺失的年份也很多,前后矛盾处也偶有所见。显然撰写年谱时周老年事已高,脑力渐衰,力有不逮。更多出版家如叶圣陶、王伯祥、舒新城、王云五、赵家璧等留下了日记、书信、回忆录等,均对据实编年、以年系事的年谱编写具有重要作用。
与自撰年谱不同,有些年谱往往由谱主的朋友、门人弟子和子孙所作。仓修良先生指出,真正的挚友和门人弟子,不仅对其朋友和老师的生平事迹记载详细,往往多有学术活动或学术宗旨的记录,其年谱学术价值自然就高了。仓先生所言主要是针对学人年谱。其实,出版家年谱若由谱主后人、门生故旧来撰写,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常常使其价值更高。我们熟知的《张元济年谱》由张先生哲嗣张树年编撰,后来的《长编》作者之一则是张元济先生嫡孙张人凤;而《邹韬奋年谱长编》的作者邹嘉骊正是韬奋先生的女儿。王云五年谱是他的弟子王寿南所编。我们以后编写出版家年谱,应该鼓励更多富有感情、熟悉情况,又有一定学术素养的谱主后人、门生参与其中。张人凤先生与柳和城先生合作编写《张元济年谱长编》,进而深度合作全面研究张元济其人其书及其事业,堪称榜样。
第三类年谱是由第三方的学者编修,这类属于年谱的大多数。对于这类年谱,仓修良先生以宋代为例做了阐述:“在宋代为孔子编年谱的大约有八家之多。而为唐代学者、诗人编年谱的就更多了,如杜甫年谱有11种,韩愈年谱有9种,白居易年谱有8种。这类年谱之作,显然困难较大,因时代久远,资料散失,大多靠文献记载,非得下极大的努力,深入研究,勤加考证,对谱主著作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并且还要遍读与谱主有关联的人物著作,否则是无法作出有价值的年谱的。”在出版家年谱编撰中,资料缺乏的问题同样存在,这就必须长期搜集谱主资料、持之以恒地研究谱主。撰写叶圣陶年谱的北大商金林教授数十年来专注于叶圣陶研究,可说是“一生研究一个人”,所撰写的年谱就十分扎实,价值很高。上海陈福康教授几十年来对郑振铎“情有独钟”,一直不离不弃地在郑振铎研究方面深耕细作,著述宏富。他编撰的郑振铎年谱毫无疑问是最为权威的。
当然,以上三类年谱各有长短,如何取长补短,力求使出版家年谱内容丰富、考订精详,确实是需要不断努力的。真正优秀的出版家年谱要详细考订谱主家世背景、个人遭际、亲友关系、事业成就等史料,还要对谱主经历的重要事件,在文化上的重要贡献等展开深入的研究。当单个的出版家年谱达到一个规模、形成一定气候之后,如何以此为基础,展开近现代出版家群体研究,进而探究出版家在中国近代化历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则是更高的要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