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育芬
看点
面对敦煌这样一部大百科全书,如何阅读才能充分领略它的千年之美;面对莫高窟这样一座艺术宝库,我们又将以何种方式去观看?这是人们一直在探寻的问题。敦煌研究院创始人、敦煌学奠基者、被誉为“敦煌守护人”的常书鸿,以“敦煌三书”带你穿越大漠,全方位走进敦煌,从宏大的历史到细微的壁画,构建了一个立体多面的敦煌,开启丝绸之路上的探索之旅。
这里是丝绸之路上闪耀的明珠。
800余个洞窟、3000余身彩塑、5万余平方米壁画,漫步其中,犹如置身一场跨越千年的璀璨艺术盛宴。敦煌,位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是东西方文明的荟萃之地。历经千年开凿而成的敦煌莫高窟,是人类绝无仅有的文化遗产。作为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每年吸引着无数观众循声而来一睹风采,也召唤着世界各地的学者前来研究、考察。敦煌为何具有如此生生不息的魅力?敦煌的艺术美学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由此可见敦煌举世无双的重要价值。
面对这样一座庞大的艺术宝库,我们将会以何种方式去观看?面对敦煌这样一部“中古时代的大百科全书”,如何阅读才能抓住其精髓,充分欣赏敦煌的千年之美呢?这些是人们一直在思考和探寻的问题。现在,“敦煌三书”为读者梳理出来一条“观看之道”,带你穿越大漠里的飞沙走石,全方位、多角度地走进敦煌的历史与当下,在想象与现实中,遇见敦煌。
“敦煌三书”是一套关于敦煌石窟、壁画艺术、彩塑艺术的通识性读本,包含《敦煌莫高窟艺术》《敦煌壁画漫谈》《敦煌彩塑纵论》,是“敦煌守护人”常书鸿的匠心之作。常书鸿作为最早一批投身敦煌石窟保护的艺术家和潜心钻研敦煌学多年的学者,兼具画家的审美眼光和学者的细致严谨,他创作“敦煌三书”作为敦煌文化入门指南,尽数呈现敦煌跨越千年之美。常书鸿对敦煌艺术的各个侧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从艺术风格到时代特征,从追溯源流到内容大观,从建窟历史到未来展望,一层层揭开了敦煌的神秘面纱。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最西端。它西面是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相接的库穆塔格沙漠,北面是戈壁和北山,南面是祁连山脉。汉唐王朝时期西部边陲的敦煌,由于处于丝绸之路战略要地的位置,既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伴随丝绸之路兴盛和繁荣的1000年,东西方文明长期持续的交融荟萃,催生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的莫高窟艺术和藏经洞文物的硕果。
常书鸿被誉为“敦煌守护人”,他是敦煌研究院创始人,是敦煌学奠基者。他是与张大千、徐悲鸿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年纪轻轻便已在法国画坛享有盛誉,因在书摊偶遇《敦煌石窟图录》,决心放弃巴黎的舒适生活,为了守护敦煌艺术和祖国文物,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毅然归国,变成了大漠里的“苦行僧”。从此,画家身份的常书鸿逐渐远离人们的视野,而远在西北边地的敦煌石窟逐渐为世人所知。半个世纪,1.8万多个日夜,他与敦煌共命运。
当生命行至终点,常书鸿依然不改初心,90岁高龄的他嘱咐儿孙:“我如果死在北京,骨灰还是要送回敦煌的!”魂系敦煌,是常书鸿一生不变的誓言。
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回忆常书鸿:“20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美术史著作几乎没有提及敦煌艺术的,而50年代以后,谈中国传统美术的论著,几乎没有不提敦煌艺术的。这一重大转变,是与以常书鸿为首的敦煌研究所的美术工作者们艰苦卓绝的努力分不开的。”
1994年常书鸿辞世后,其女常沙娜教授继承父亲遗志,继续守护、传承敦煌文化,历时20余年,梳理、集结常书鸿散见于数百种图书、报纸、期刊、内部资料中有关敦煌文化的文字,成此一套敦煌文化入门指南,将敦煌跨越千年之美尽数呈现在读者眼前,兑现父亲对弘扬敦煌文化的承诺,唤醒更多人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常书鸿在“敦煌三书”中形容道:“敦煌艺术是一部活的艺术史,一座丰富的美术馆,蕴藏着中国艺术全盛时期的无数杰作。”
莫高窟是一座怎样的艺术宝库?汉唐时期的敦煌是中外文化交汇的国际都市,史书称敦煌是“华戎所交,一都会也”。
至今在鸣沙山东麓1700多米长的断崖上,保存了735个洞窟,里面有2000多身彩塑、4.5万平方米壁画。莫高窟艺术是综合艺术,洞窟建筑采用多种形制,洞窟内的主体是动人的彩塑,灿烂的壁画布满全窟,三者互相呼应,交相辉映。
莫高窟壁画保存了许多反映欧亚文明的材料。如莫高窟公元5世纪彩塑佛像贴泥条的袈裟,表现厚重的衣服,是罗马式的长袍,它是受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洞窟中绘画的希腊爱奥尼亚柱式,是中亚接受的希腊化文化又影响了敦煌;莫高窟早期禅窟、中心塔柱窟等洞窟建筑形制,彩塑和壁画中的佛陀、菩萨形象表现的犍陀罗、马图拉和笈多等艺术风格,象鼻人身的毗那耶迦等印度教神祇的图像,是受来自南亚印度的影响;壁画中身着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服饰的各国国王形象,唐贞观十六年壁画中表现的康国女子表演的胡旋舞,是中亚文化的呈现;莫高窟壁画中的武士骑马回身射虎图、战马全身披挂的具装铠、各种环形联珠纹图案、高透明度的玻璃器皿,以及莫高窟北区洞窟出土的波斯银币,是受来源于西亚波斯文化的影响;公元10世纪绘画的中国著名佛教圣地《五台山图》中,描画了朝鲜半岛“新罗王塔”“新罗送供使”“高丽王使”的形象,是和东亚古代文化交流的反映……
莫高窟是丝绸之路上留下的多元文明荟萃的文化艺术宝藏。敦煌莫高窟融汇了我国多民族艺术,吸收了来自西域艺术的养分,形成了发展脉络清晰、自成特色的敦煌佛教艺术体系,包含了建筑、雕塑、壁画、音乐、舞蹈等多种门类的艺术。其中壁画艺术又包含了人物画、山水画、建筑画、花鸟画等不同画科的绘画艺术,彰显了恢宏的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更为可贵的是敦煌莫高窟保存了大量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代绘画的真迹。莫高窟佛教艺术代表了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中国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这是我国对世界佛教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在中国和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敦煌莫高窟是一座博大精深、兼收并蓄的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今天,它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依然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