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烽、白朗与萧军、萧红的友谊

辽宁日报 2023年09月18日

本报记者 赵 雪

罗烽、白朗与萧红、萧军的友情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初的哈尔滨。1932年哈尔滨发大水,萧红逃出旅馆找到了萧军。而当时,罗烽正是中共北满省委候补委员和哈尔滨东区宣传委员,和西区宣委金剑啸一起负责领导北满文艺运动。

当时在罗烽周围活跃着一大批左翼文学青年。为了开展工作,他们先后在长春《大同报》和哈尔滨《国际协报》创办大型文艺周刊《夜哨》和《文艺》,同时组织抗日文艺团体“星星剧团”。白朗、萧军、萧红、舒群等都是这些活动的中坚人物。他们不但负责撰稿还担任剧团的演员。在排演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居住二楼的人》(又名《小偷》)时,萧军扮演了一个受律师诬陷而被迫当了小偷的杰姆,白朗扮演律师太太。在排演女作家白薇的独幕剧《娘姨》(又名女佣)时,萧红饰演一个生病的老妇,舒群演一个家庭主妇的丈夫。

1934年4月,中共满洲省委遭到破坏,萧红和萧军处境十分危险,罗烽、金剑啸劝说萧军、萧红撤离北满。

1935年,罗烽夫妻二人经沈阳到旅大乘日本商船“大连丸”号潜赴上海,投奔萧军、萧红并曾暂时寄居在二人的家中。不久之后,罗烽通过周扬接上党的关系并加入“左联”,这时他们的生活才有了点着落。几个东北人一起办刊物写文章,1936年这一年,上海的《中流》《作家》《光明》《海燕》《文学界》等文艺期刊较集中地刊载萧军、罗烽、萧红、舒群、白朗等人的作品,上海生活书店还专门出版了《东北作家近作集》。他们的作品充满浓烈的反满抗日爱国精神,人们“第一次看到了东北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和英勇斗争”。

1937年,罗烽、白朗和萧红、萧军又在武汉会合。在艰难的岁月里他们互相扶持,让这段在战火中凝结出的友谊更加牢固。

1938年,罗烽、白朗逃亡到重庆。萧红和萧军分开后,也辗转到重庆。当时,罗烽不经常回家,多数在重庆临江门横街三十三号楼的“文抗”会所。已经重孕的萧红就在江津白朗家待产。因为萧红没有御寒的衣物,白朗的衣物虽然也不多,但她仍尽其所能为“月子”里的朋友带几件衣服。现在人们所见的一张萧红在香港的照片,身上穿的那件毛皮短外套就是白朗赠送的。

后来,萧红随端木蕻良悄悄去了香港。萧军则活跃在延安。皖南事变后,白朗、罗烽先后也去了延安,因为时局动荡,两人和萧红断绝了书信。据说罗烽、白朗走后,《新蜀报》上还登有萧红给白朗的信。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白朗还惦记萧红:“红一定脱险了,而且,我相信她一定会来延安的。”

在延安,罗烽、白朗和萧军也一直笔耕不辍。1941年“九一八”十周年这天,罗烽、白朗、萧军等19名作家联名在《解放日报》副刊“文艺”上发表了题为《为“九一八”十周年致东北四省父老兄弟姊妹书兼寄各地文艺工作者》的信。

1942年4月8日,罗烽和白朗在延安惊悉萧红客死异乡的消息,两人悲痛万分,白朗写了《遥祭》一文纪念萧红。

萧红诞辰70周年的时候,罗烽和白朗又写下名为《满庭芳·纪念挚友加战友萧红七十诞辰》的词作。可以说,对于萧红和萧军来说,罗烽、白朗既是好朋友,更是他们前半生经历的见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