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忠鹤
前几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中国书法大会》研讨会暨第二季启动仪式正式启幕。这意味着,用不了多久,观众就能再次欣赏到这一立体式展示中华书法文化的精彩节目了。
《中国书法大会》今年6月初在央视综合频道甫一开播,即获得了一大批喜爱中国书法和中华传统文化的观众。这个结果,得益于汉字和中国书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也得益于这一大型电视文化节目标新立异的节目创意和内容编排。甚至可以说,正是基于后者的赋能,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此次才能又一次大放异彩,万众瞩目。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文字创生神话的国家,大家耳熟能详的仓颉造字时“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为汉字诞生赋予了神话色彩,并为其注入了庄重感与神秘感。作为基于汉字延展而来的书法,则在继续延续这份庄重感的同时,连字成文,连文成篇,在一字一词中见文化,一点一画里现法度。
如何将熔铸着中华文化要素的汉字和书法艺术广泛传播,如何让广大观众在笔墨渲染间切实感受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中国书法大会》用实操给中华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思路。比如,这个节目在浩如烟海的众多书法作品中精挑细选,遴选出最具代表性的真迹作品,这就搁置了古代书法作品真伪之辩,将观众的目光完全聚焦到书法作品本身上来。
再比如,将戏剧、舞蹈、武术、讲述等舞台表演形式与18件书法作品有机融合,让书法与舞者的肢体语言相得益彰,互为诠释,让观众从另外一个维度理解书法名作,这也是一种创新。
上述两个事例说明,《中国书法大会》第一季能够广受好评,主要得益于策划者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不那么传统。
几千年来,中国书法的传承与普及更多依靠师承与静态临摹、捶拓,而随着全媒体时代与数字时代的到来,书法传承可以打破原有传播方式与媒介,借助于现代数字技术“借船出海”,驶向更为壮阔的舞台。
除了传播媒介外,形式与内容的因势而变,也可以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增色添彩。基于书法,又不囿于书法,《中国书法大会》仅此一点其实也在给我们以启示,那就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跨界而行,在不同艺术形式之间抽离出相通的文化内核,然后进行无缝对接,这样的传播效果可能真的会独树一帜,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