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大唐 梦里长安

辽宁日报 2023年07月19日

柳逢霖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展现纵跨60余年的大唐历史风貌,其中涉及历史名人多达数十位。影片以唐代诗人高适为主人公,从他在暮年时对李白的回忆作为切入点,观众不仅近距离地旁观了高适同李白交游的始末,还目睹了盛世大唐的诗人群像。

在电影中,长安已然被诗意化地塑造成了一种隐喻式符号。作为权力的中心,长安浓缩了大唐的无尽风华,寄予了无数迁客骚人的美好憧憬。高适一生四进长安,他第一次奔赴长安时,是20余岁,年轻气盛,一心想着要光复家族门楣,就如同影片中人物台词呈现的那样,那时正值开元盛世,他要“直去长安,扣天子门”。青年高适眼中闪烁着对理想憧憬的光芒,然而却只能在岐王府觥筹交错的宴席上助兴表演。愤懑之下,一年后,他便离开了长安。高适第二次奔赴长安,已是43岁。他经历了中年失意,投军蓟北不成,只能乡居梁园。彼时的高适,眼中满是不得志的沧桑。然而,他收到了好友李白的一封急信,信中李白邀高适奔赴长安,他要助高适“谋功名、建功业”。这一刹那,高适眼中理想的火光再次亮起。但是,当来到长安后,在胡姬酒肆见到大醉三日的李白时,高适的脸上又只余苦笑,他意识到自己的才华依旧无处施展。当高适第三次来到长安,正值安史之乱,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年近花甲的高适,理想发生了质变,他不再追寻重振家族荣光、封侯拜相的狭隘梦想,他想要实现的是江山稳固、人民安居乐业的理想。高适成为剑南节度使,攻克吐蕃守军,夺回云山城。第四次,高适奔赴长安时,他大器晚成已建功立业,一边吟诵着长安的诗句,一边回首这一生与长安的纠葛、与理想的缠绕。

《长安三万里》的另一精妙之处,还要数影片中对于诗意大唐的构建。全片以48首唐诗贯穿始终,这些诗歌并不只为抒怀,而是每一首都各尽其用,结合诗中意蕴,来塑造人物、渲染气氛,将中式意境、中式美学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一堂美不胜收的诗歌赏析课。

这部影片,虽是动画,但对中式诗意美学的构建充满了巧思。例如,片中多次出现月的画面。月,恰恰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片中的天空永远挂着一轮圆月。月有阴晴圆缺,那为何影片唯独钟情圆月呢?因为夜幕中那一轮皎洁、完满的月亮,恰如主人公高洁傲岸的人生抱负。高适心中的那一轮圆月与他的长安交相辉映,使他能在时代的变迁中坚守本心,最终“直挂云帆济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