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官地村村民正在采摘娃娃菜。
深井镇东辉合作社通过种植蔬菜带动村民致富。
建平县八家农场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核心提示
群雁高飞头雁领,乡村振兴靠人才。近年来,朝阳市建平县实施“头雁领航”工程,着力建设一支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先行军”。截至目前,全县村“两委”班子成员中,能人型村干部有1265人,占比为95%,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84个,普通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97个。
在头雁的带动和引领下,建平县持续做大做强优势杂粮、现代畜牧、高效果蔬等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如今,全县农民的日子更加殷实,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勇担当
7月11日,记者在建平县沙海镇五营子村设施农业基地的大棚里看到,绿油油的香瓜喜获丰收,像一颗颗宝石闪耀着光芒。“现在,大棚生产的各类无公害水果都供不应求。”村党支部书记耿建生说。
作为建平县“头雁领航”工程培养的能人,耿建生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带领村民发展香瓜产业,让五营子村走上了一条乡村产业振兴之路。现在,五营子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已经从2021年的11万元增长到38万元。
实施“头雁领航”工程以来,建平县加强村级班子队伍建设,通过选育管用全链条培养,将政治素质硬、道德品质优、致富能力强、群众口碑好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带领村民谋产业、促增收。头雁领航,让村级产业的发展壮大有了坚实保障。
走进小塘镇新城村设施农业基地,一栋栋蔬菜大棚排列整齐,棚内各类蔬菜碧绿葱翠,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带头致富的新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凤雷正在棚里查看西红柿苗长势。
“我们村党总支领办了凤雷果蔬和顺合土地2个合作社,入股社员达到了270户,在村党总支和合作社党支部的引领带动下,共流转土地2200亩,建成设施农业大棚600栋、6万延长米,年产值近2300万元,还能为村集体增加5万元的收入。”李凤雷告诉记者。
在榆树林子镇中官村设施农业基地,依地势而建的一排排设施农业大棚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村党支部书记是经营大棚的能手,她带头试种新品种、引进新技术,还帮我们解决技术难题,打消了我们在西红杮种植、销售等方面的顾虑。如今,我家承包了3栋大棚。去年纯收入超过12万元。”榆树林子镇中官村村民在大棚里一边采摘一边说。
“我们已经注册了‘下窑沟番茄’‘下窑沟豆角’商标,蔬菜销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等十余个大中城市,年产值达到1.2亿元。目前,有78栋、1.7万延长米高标准暖棚正在建设,建成后,全镇设施农业基地将达到1506栋、20.3万延长米。”榆树林子镇党委书记董晓涛介绍,“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产业联合党委统筹发展作用和各村党支部引领带动作用,带领群众把设施农业产业做大做强,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下窑沟村设施农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土地资源有限。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规模效应,榆树林子镇党委发挥能人型村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组建了设施农业产业联合党委,涵盖下窑沟村、中官村、树底下村、孤山子村、大拉罕沟村5个村党组织,统筹制定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保证产业发展方向不偏、定位准确。下窑沟村党总支领办惠泽种植专业合作社,采取统一采购苗木、统一时间种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联系销售的“四统一”管理模式进行规范管理,由县农业农村局派驻产业技术顾问团队加强帮助指导,为村民提供良种引进、种植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了村民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
目前,建平县依托能人型村干部,以及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社、普通党员领办创办合作社、组建跨村产业联合党委等方式,已形成头雁高飞、产业振兴、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发展局面。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显身手
走进建平县烧锅营子乡烧锅营子村,新建的口袋公园干净整洁、环境清幽,这里已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今年,烧锅营子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在烧锅营子村相继修建口袋公园、7000平方米停车场、铺设透水彩砖8400平方米、安装路灯29盏、修建长城墙850延长米。定期开展道路两侧、河道、沟渠垃圾清理,进一步美化乡村环境。
年初以来,建平县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刷新乡村“颜值”,提升内在“气质”。全县重点整治县域7条主干线、550公里和沿线133个行政村,对29个乡镇(场、街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进行周调度,建立县、乡镇、村、组、网络员五级联动人居环境整治体系,形成工作合力。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建平县建立网格化治理、管理体系,将路段、河段划分“担当区”,实施路长制、巷长制,将治理任务、管理任务分解到村民组长、中心户长、水管员及建档立卡公益岗人员,形成一级抓一级、按段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持续加大“五边三堆”清理整治力度,深入开展清理积存垃圾、农村河渠垃圾治理、文明习惯宣传教育、健全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等工作,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走深做实见效。
“村里环境越来越好,家家户户的院子收拾得干净漂亮,心情更加舒畅了。”张家营子镇张家营子村党员辛永刚说。在张家营子村,党员辛永刚和邻居们自发组织了一支清扫队伍,对所住的街路环境进行义务清扫。张家营子镇通过农村大喇叭广播、张贴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引导镇村干部、党员、保洁员、村民齐上阵,深入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建平县按照“边整治、边宣传、边引导”的工作思路,不断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把农村环境整治与文明城市创建、全域旅游发展、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推动实现从“一时美”到“持久美”的转变。
全县充分发挥村组干部、街长、林长、巷长、网格员及“五老”人员作用,落实“门前三包”,实行村民事村民抓、村民参与、村民监督。注重强化督导考核,成立建平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整体推进年领导小组,设立综合协调组和6个督导检查组,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各项任务。营造行为美、绿化美、清洁美的乡风文明,让山更绿、水更清、地更净,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在特色产业发展上作示范
眼下,正是娃娃菜收获的时节。走进建平县老官地镇老官地村,一棵棵娃娃菜在地里整齐排列着,村民们正忙着采摘、削剪、打包、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我在老官地村承包了700多亩地,种植了娃娃菜、大葱、洋葱、胡萝卜等品种,其中,娃娃菜是4月18日开始播种的,6月24日开始收获,一亩地能收8000多棵,主要销往天津、沈阳等地。这一季种完后,还要种一茬水果萝卜,预计今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种植户卢晓东介绍。
老官地镇按照“抓基地、抓特色、抓产业化”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农民将土地进行流转,统一承包给种植大户,发展以胡萝卜、娃娃菜、大葱、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种植产业。截至目前,全镇种植娃娃菜、胡萝卜、大葱、洋葱、马铃薯等裸地蔬菜4000多亩,种植桔梗、牛膝、黄芪等药材3400多亩,种植葵花、西瓜等作物470亩。
“下一步,我镇将继续发挥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作用,结合镇情特色,构建‘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持续做大做强裸地蔬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实现产业量质齐升,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老官地镇副镇长张磊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年初以来,作为农业大县,建平县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总目标,坚持抓基地、抓特色、抓品牌、抓产业化,确定了优势杂粮、现代畜牧、高效果蔬三大主导产业,重点打造老宽线公路沿线特色经济带、高效果蔬产业区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下窑沟番茄、深井草莓、沙海五营子甜瓜、小塘新城油瓜、黑水西瓜、昌隆裸地蔬菜的农业产业布局。如今,全县已建成设施农业大棚2万余栋,裸地蔬菜达15万亩,主要发展以蔬菜为主,草莓、甜瓜、葡萄等瓜果为辅的产业格局。
盛夏,正是香瓜热销上市的季节。7月11日,在建平县昌隆镇宝德泉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庞雨刚正和村民们忙着采摘、打包香瓜。“今年,我们一共种植了200多亩香瓜,价格是4元一斤,经济效益比种大田好,瓜农们收入可观。”庞雨刚向记者介绍。
说起庞雨刚,附近的村民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庞雨刚曾经是种植香瓜的“门外汉”,经过几年的努力和摸索,如今成为全镇闻名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今年香瓜播种前期,在庞雨刚的带动下,宝德泉村依托党支部,施行党员带群众、致富能手带脱贫户的“共富计划”,综合运用网络教育、技术培训等载体,开展种植技能讲解活动,让每个种植户都成为“农技专家”,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 同时,村里提出统一育苗、统一栽种、统一授粉、统一管理的“四统一”模式,并解决了香瓜种植过程中关键性的技术问题,如今,村民们发展产业致富的劲头更足了。
在致富带头人的引领带动下,建平县充分发挥“中国杂粮之乡”的地理优势和品牌优势,大力推进杂粮绿色种植,以朱碌科镇为中心,辐射东部十余个乡镇,种植有机、富硒、富锗杂粮101万亩,并持续推进杂粮深加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建设综合农业产业基地,发展规模化经营,全力打造建平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以品牌闯市场,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近年来,建平县坚定不移地走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坚持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链创新、全产业链壮大,以工业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打造“品种研发、精细种植、精深加工、产品销售”的农业全产业链,不断加大平台建设力度,全力打造规划面积达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聚力打造以杂粮精深加工、果蔬食品加工、仓储物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发展食品加工和杂粮精深加工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