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立杉
“空气清新,像个天然氧吧。更令我们震撼的,是令人陶醉的红滩绿苇。大美盘锦,果然名不虚传!”7月9日,来自河北省的游客苏莉雅站在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上,眼前如梦似幻的生态景观令她由衷赞叹。
今年以来,盘锦市因势利导,在强化文旅消费供给、延长消费链条基础上,切实加大对外营销推介,全力实施“引客入盘”工程。“先后有15列域外旅游专列和200余辆次周边城市旅游直通车抵达盘锦,带来可观客源。”盘锦市文旅广电局产业发展科科长毕志明介绍。
盘锦市拥有国家5A级景区红海滩风景廊道、世界上最大的滨海芦苇沼泽湿地。总面积800平方公里的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4年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禀赋优异的自然资源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盘锦市已成为辽宁省唯一的国家旅游标准化示范市和全国第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市。
近年来,盘锦市坚持把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全产业链精准发力,三产融合发展态势方兴未艾。
伴随着乡村振兴铿锵足音,农旅融合发展成为全域旅游重要支撑。盘锦的大米、河蟹、碱地柿子等农业产业蓬勃发展,苇艺草编等非遗项目把“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荣兴稻作人家民俗村、北旅田园黑风关古镇入选全国重点乡村旅游线路,大洼区荣兴村、盘山县得胜村等成为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乘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东风,文旅产业在城市更新进程中迭代更新。通过积极发展“夜经济”,实施“盘锦有礼”工程,打造了非遗国潮夜市、文化年货大集等多元化“沉浸式”消费场景,百年福街、广厦艺术街等相继跻身辽宁省第一批省级夜经济示范街区、省级休闲旅游街区和省级示范步行街行列。
作为辽宁唯一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城市,盘锦市依托优美的湿地风光和丰厚的文化沉淀,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倾力培育文旅新业态和文旅市场消费新热点,湿地观光游、乡村田园游、民俗文化游等十大旅游线路精彩纷呈,红海滩廊道、广厦艺术街、北旅田园等内涵品质持续提升,辽河美术馆、辽河碑林、辽河民俗博物馆等文化游项目魅力倍增。多样化、常态化、全季化文旅产品供给蓄势而发,产业链条不断得以拓深延展。上半年,盘锦市共接待域内外游客超过1600万人次,文旅市场全面复兴。
当前,盘锦市坚持以文旅融合促改革、促升级、促转型,不遗余力“做大红海滩,唱响芦苇荡”,发挥“文化+”“旅游+”综合带动功能,把魅力独具的生态资源变为产业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推进全域旅游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