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民生为本”,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
1.坚持就业优先
深入实施保用工促就业助振兴攻坚行动,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实施万名学子留铁来铁行动,推广“铁心等你来”服务品牌,丰富完善“舒心就业”服务站点、零工驿站等平台功能。
2.做好社会保障
强化社保基金管理,确保各项社保待遇按时足额发放。推进“三医”联动,深化医保“家庭共济”改革,做好基本医保省级统筹,巩固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提升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发展养老产业,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托底救助实效性,积极发展福利慈善事业。
3.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
有序推进教育资源合理布局,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入实施“三名工程”,持续推广“五育并举”办学经验,创办铁岭教育品牌。实施示范高中培优计划,持续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打造重点学科、特色专业,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推进“清风校园”专项整治动态化、常态化。
4.着力提升医疗水平
实施卫生健康“强基行动”,建强乡镇中心卫生院,做实县域医共体,满足群众就近就医需求。做好市中心医院搬迁后运营管理,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进公立医院“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双提升”。持续关注“一老一小”身体健康,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坚持医防结合、中西医并重,打造普惠性医疗服务高地。
5.繁荣文体事业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直达基层。做好秧歌戏等高质量作品创作排演,办好全国北方体育舞蹈大赛等体育赛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
本报记者 李 波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