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重温《矛盾论》 2023年12月26日 

宋东泽

1937年,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撰写了《矛盾论》一文,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为全党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们的事业不断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学习《矛盾论》,深入领会蕴含其中的深邃哲学思维,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仍具有重要意义。

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宇宙中普遍存在着矛盾,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前进的。《矛盾论》开宗明义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承认不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毛泽东同志是把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作为两种对立的宇宙观提出来的。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最普遍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毛泽东同志指出:“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出现,人类就是在矛盾不断转化中发展,社会在矛盾不断解决中前进。矛盾即是运动,即是事物,即是过程。否认事物的矛盾就是否认了一切。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毛泽东同志深刻指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事物的运动本质上是事物的自我运动。内因是事物自我运动的源泉,规定着事物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个认识方法已经成为我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因此,我们要始终重视内因的决定性作用,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坚持对外开放,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总是从分析具体的特殊矛盾开始,概括出普遍的规律,再通过普遍的规律去把握特殊的规律,然后用研究成果来补充丰富和发展关于普遍的规律认识。这就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无限的认识过程。认识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矛盾。而认识事物,最主要的是认识事物的特殊性;解决问题,最主要的是解决问题的特殊性。既然世界上一切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那么每一个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是有条件的,是受着周围的具体环境和历史条件所制约。想问题、做事情都要充分考虑到条件环境的作用。斯大林指出:“一切都依条件、地方和时间为转移。”条件、时间、地点发生了变化,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要随之发生变化。对于具体事物不作具体分析,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必然失败的。

事物矛盾的特殊性决定了解决矛盾方法的特殊性。毛泽东同志指出:“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我们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及其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上的特殊性,就是为了找出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改造客观世界。“实际”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握实际,就是要发现了解矛盾的特殊性,善于分析具体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规定,形成对实际的、全面的、深刻的把握,更好地解决问题。

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同时存在,其中必有一种主要矛盾,起着决定性作用,其他矛盾处于次要的地位。主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规定并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毛泽东同志强调:“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决不是说可以忽视非主要矛盾。没有一般,也就没有重点。为了更好解决主要矛盾,要注意处理好非主要矛盾,还要注意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问题。因此,我们既要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始终都有工作重心,坚持“重点论”。又要全面安排,照顾与其他方面的相互平衡、相互促进的关系,防止“单打一”,坚持“两点论”。

抓住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没有主次,不加区别,眉毛胡子一把抓,是做不好工作的。”在任何工作中,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对各种矛盾了然于胸,学会“弹钢琴”,做到“凡是有问题的地方都要点一下”。又要坚持“重点论”,紧紧围绕主要矛盾,抓住中心任务,集中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做到纲举目张,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矛盾是既对立,又同一。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矛盾的斗争是客观事物处于永恒运动与无限发展的根据。毛泽东同志指出:“矛盾的斗争贯串于过程的始终,并使一过程向着他过程转化,矛盾的斗争无所不在,所以说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正是由于斗争性,事物不断地转化、分化,新的方面由小变大,上升为支配的东西。在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的过程中,矛盾的斗争是贯穿于过程始终的。没有矛盾的斗争,就没有矛盾的转化,也就没有矛盾的解决。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既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生动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实践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的重要性。要正确认识斗争的性质,对抗性的矛盾必须通过对抗的斗争形式来解决,非对抗性的矛盾则采用非对抗性的斗争形式来解决;要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始终具有应对和化解矛盾所需要的强大勇气,从而在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时真正做到无惧斗争、直面斗争、敢于斗争;要增强斗争本领,培养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保持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