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听得懂发动机“唱歌”的人 ——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大师鹿新弟的故事 2023年11月28日 

本报记者 王荣琦 文/摄

“在很多人看来,机器是‘死’的,还总发出刺耳的噪声。但我却认为,它们是有灵性的,所谓的‘噪声’对我而言是最美妙的音乐。”

“对待机器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要摸透它的‘脾气’。”

“发动机的发展日新月异,只有不断采取新技术、解决排放问题,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说起和柴油机的故事,鹿新弟滔滔不绝……

56岁的鹿新弟有很多身份,他是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的一名首席技能大师,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及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工人,到先后8次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国家、省、市技术创新奖,26个国家专利拥有者……36年来,鹿新弟以超出常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为企业、为国家、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来不服输

从门外汉到技术大拿

鹿新弟与柴油机结缘要追溯到40年前。1987年,20岁的鹿新弟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被分配到公司产品工程部试验室工作。

“我是钳工专业毕业,对发动机知之甚少。入了新行当,什么都要重新学,那时心情很郁闷。”与许多年轻人一样,当钳工出身的鹿新弟被公司分配到他比较陌生的发动机相关岗位时,他感到无所适从。

虽然不是主动的选择,但也只能选择应战了,因为发动机选择了自己。经过短暂思索之后,他决定拜在全厂的维修权威、以脾气火爆“难伺候”著称的宋成金门下学习柴油机调试技术。

为了考验鹿新弟,宋成金让他给师兄弟做燃油系统的培训。鹿新弟虽然专业知识比较扎实,但是第一次给那么多同事讲课,他心中也是万般忐忑。

为此,他花了足足半个月时间,手写了20页教案,“1个小时的讲课,几乎耗尽了我所有的力气。”等同事们听完课走了后,宋成金把他叫在一旁问:“这是你自己写的吗?”

鹿新弟告诉宋成金,材料都是自己跑东跑西买的,图是自己一笔一划画的,教案也是自己一字一句手写的。宋成金非常满意,决定收他为徒。

“我的师父宋成金平时话很少,但特别严格。工作时我一溜号,他就把手中的工具扔到地上,一点情面都不留。”每每听到工具扔到地上的声音,鹿新弟的脸总是红一阵儿白一阵儿。

磨合一段时间后,常常师父一伸手,鹿新弟就知道要递什么工具。“我们配合得就像手术室里的主刀医生和护士!我们一起工作了22年,他是我的引路人,我在师父身上学到了对待工作的认真、对待技术的执着,师父是我一生最值得尊敬的人。”说起这段经历,鹿新弟不禁泪湿眼眶。

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燃油系统是发动机的核心。为了学会燃油系统的修理,鹿新弟一边跟师父学习,一边自己试验。一年后,从来不服输的鹿新弟掌握了燃油系统的维修技巧:在喷油泵配试的过程中,他能细心地找出规律;磨一次P型泵刀板型,就能满足柴油机外特性曲线;试验过程中遇到一个调速器调速套筒加垫还是减垫的问题,他硬是自己琢磨了一年,直到把问题想清楚。

慢慢地,他自创了一套“看、听、摸、闻、问”的快速、准确排除柴油机故障的五步维修法。针对电控柴油机,鹿新弟在“五步法”中加入“测量”环节,发展为“六步法”。

挑战不可能

给内燃机行业定标准

在外人眼里,鹿新弟在工作上特别较真,有一股子“倔劲儿”。也正是基于此,鹿新弟才能够有机会开启接下来不平凡的人生轨迹。

2005年,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引进了德国道依茨柴油机,先进的产品得有先进的调试技术辅助,凭借过硬的技术,鹿新弟成为调试道依茨柴油机的首选人才,被调入新组建的生产车间。

面对全新复杂的设备和技术,他一头扎进资料堆里,仅记录的笔记就有几十万字。他潜心钻研,发现原有的柴油机试验方法已经严重阻碍生产,质量无法保证。

“当时,柴油发动机市场需求大增,公司尽管有调试台架20个、工人两班倒,也满足不了需求。没有一套完整的柴油机标准化调试操作规范,工人调试只能凭经验,怎么才能让每个人做出来的产品都是一样的参数?能否制定一个标准,让大家按一个标准工作?”鹿新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带着这一疑问,我向很多专家进行了咨询,并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没有一位专家支持我。”鹿新弟回忆当时的情景。

有的专家说:“内燃机行业都没有这个标准,你不可能做出来。”

也有很多人质疑:“发动机装配因为工人技术水平、手法不一,每台发动机都会有细微的差别,所以才需要调试。对这样的工作怎么制定标准?”

但鹿新弟决定挑战这个不可能,没有标准我就自己搞!

没有可供借鉴的经验,他就自己琢磨。在随后4年多时间里,鹿新弟记录了1万多台柴油发动机的各种数据。调试间发动机隆隆作响,高达100分贝。为了找出规律性,鹿新弟长时间在调试间工作,久而久之,听力受到很大影响。但他仍然忍耐着柴油机发出的隆隆噪声,完成上千次试验,最终率先在内燃机行业建立了《道依茨柴油机试验方法》。

这项方法成功实现了柴油机试验质量“零缺陷”的目标,同时将柴油机调试时间从52分钟/单台缩短到了25分钟/单台,也使我国拥有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柴油机调试技术。这项成果不仅完全适用于内燃机行业,还可广泛应用于军工及船舶业,对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节能减排起到了积极作用。

鹿新弟还是一个追求完美、特别较真的人,只要他认为是对的,就会坚持到底。

2006年,公司生产的第一批产品——24台发动机送到鹿新弟所在试验线检验。不一会儿功夫,一个“噩耗”便从鹿新弟口中说出:“下排气大,不合格,这批机器不能走。”

眼看第二天就要交付给客户,如果耽误了,公司将有很大损失。“凭什么说这批机器有问题?”领导要求必须按时交货。

“凭技术!”鹿新弟大声说道。

领导还是不相信鹿新弟的说法,而鹿新弟坚信质量比生产更重要。双方僵持许久,谁也不让谁。后来,鹿新弟提出再检验一台机器,结果发现出现同样的问题,第三台机器亦是如此。领导最终被鹿新弟的技术说服。更换缸套后,这批产品才交到客户手中。

为了质量,鹿新弟不但敢跟自己领导叫板,也敢于和外国人叫板。

有一次,一个意大利在国内的独资企业以机器冒白烟、排放不达标为由,要求退货,公司便派鹿新弟赶往现场查看。见到意方负责人,鹿新弟主动上前与其握手,结果对方手插裤兜,对他的友好毫无反应。

在观摩了他们的工作过程后,鹿新弟怀疑油品有问题,但对方不承认,一口咬定是机器的问题,鹿新弟也很坚持:把油换了就知道我说得对不对了,如果不对再退货也不迟。

果然像鹿新弟所说的那样,换油后问题就得到了解决,意大利人连连称赞鹿新弟技术高超,并主动与他握手告别。

专注解难题

给柴油机当“医生”

“我们真的没办法了,找鹿新弟来吧!”这句话经常出现在公司不同的工作场景。

一个普通工人成为这家大型国有企业的技术大拿,被称为“柴油机医生”,无数个神奇的背后是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这些年来,鹿新弟破解的行业难题包括:找出二甲醚柴油机的设计缺陷,通过加大柱塞直径、增加喷油量、取消喷油泵止回阀等措施,成功解决了中国首辆二甲醚汽车动力不足问题,为中国在这个领域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作出了突出贡献;自主改造进口设备,将进口试验台燃油箱进回油路系统由闭式结构改为开式结构,输油泵进回油形成自主循环,解决了中国首台共轨柴油机燃油系统测试难题。

鹿新弟曾说过:“我把创新工作当成生命一部分。”而他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初心:30多年来,他共完成技术创新成果535项,带来经济效益1.3亿元,其中100个项目荣获国家、省、市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拥有26项国家专利。他还在2012年牵头成立了高技能人才的“鹿新弟技能大师工作室”。工作室成立10年来,共完成了1250个创新项目,获得了6项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国家授权专利46项。

今年5月25日,刚刚做完甲状腺癌切除手术第二天,鹿新弟就开始在病床上整理减少零公里故障的项目材料,手术后的第五天,他就出现在了车间的机器旁。医生一再嘱咐出院后必须静养一个月以上,但鹿新弟仍坚持马上回到工作岗位。他说:“我不能闲着,一天不工作,我心里就空落落的。”

热爱工作、忘我工作成了鹿新弟的标签。

鹿新弟工作时专注到什么程度?一次,为了查找发动机故障,他凑近发动机,低着头盯着600多摄氏度的排气管看,因为太投入,脸不小心贴在了排气管上,也正是脸贴在排气管上的那一刻他发现了问题,但是脸上却永远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疤痕。

打破天花板

为职工成长找通道

2018年,鹿新弟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我天天在基层,接触的都是第一线的工人,他们的所思所想就是我建议的来源。”鹿新弟说。

2019年,鹿新弟带着《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和调整“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的建议》,走进人民大会堂。而为了提出合理化建议,他曾深入汽车、钢铁、机床、造船等行业的企业做了扎实调研。

“我们的专业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里被取消了,现在发展通道被堵死了,我很着急!”“所有评奖都需要技能等级证明,导致我无法获得职业等级晋升”……像这样的工人呼声,鹿新弟记录了厚厚一本。

鹿新弟长期身处一线,最能够感受汽车人才结构的深刻变化。“目前,我国的技术工人总量仍然不足,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的占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距离。”鹿新弟告诉记者,目前青年人不想做工人、不愿做工人的心理普遍存在,有必要给予有序引导。

2022年4月27日,人社部正式发布《关于健全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出台。这个文件正是鹿新弟在“两会”期间多次提出建议积极推动的结果。

“这关系到国家高层次技术工人的总体数量和素质,相关部门采纳了我的建议,今年我们企业就能自主评定了——职工成长有通道了,这事儿我最高兴!”鹿新弟兴奋地说。

作为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四届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委员,他感受到了沉甸甸的责任。多年的一线工作经历,让他十分了解工人对职业发展通道和提高工作待遇的期盼,技能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018年至2022年,他共提出建议31条,其中涉及技能人才发展通道等方面的建议14条,全部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回复。其中有5条建议被国家采纳,相关部门出台文件落实,为一线工人解决了实际问题。

除了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为技能人才的发展建言献策外,鹿新弟还特别注重发挥“传帮带”作用,用心培养更多技能工人成才。

从组装、维修发动机,到项目的立项、专利的申报及论文的撰写,鹿新弟对徒弟采取全链条式帮扶。通过“名师带徒”“一帮一”等活动,鹿新弟先后培训员工3000多课时,为公司培养出100名高技能人才。

今年6月,鹿新弟带着4位徒弟在第六届中国上海国际发明创新展览会上斩获三金一银。在鹿新弟看来,这比他自己获奖都要高兴。

2016年与2020年,鹿新弟创立了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以这两个国家级工作室为基础,今年又孵化了7个公司级的工作室,目前工作室成员已有70多人。

目前,鹿新弟正在筹划招募工作室第四批成员,“这些人都是公司技术创新的火种,是公司的未来和希望!”鹿新弟感慨地说。

记者手记

用36年诠释工匠精神

王荣琦

在鹿新弟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一进门的位置整齐地摆放着36个塑料瓶子,颇为显眼。这36个瓶子里装的是颜色深浅不一的机油油样儿。

“可别小看了这些瓶子,这是我奋战了21天,用了24种试验解决‘机油黑’这个毛病的见证。我把它们摆放在这里,就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和徒弟们,遇到困难不要轻易低头,一定会有胜利的那一天!”鹿心弟感慨地说。

在现今的社会中,许多人追求的是短暂的曝光和热闹,而对于那些默默无闻、耐得住寂寞并专注于自己工作的人,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赞扬。鹿新弟就是这样一位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坚守在柴油机调试工作岗位上,用36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鹿新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柴油机调试工作的精湛技艺上,更体现在他对工作的态度上,即对设计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的追求卓越。

辽宁省委十三届六次全会明确提出打造新时代“六地”目标定位。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靠一支高素质、有担当、敢闯敢拼的人才队伍,鹿新弟正是其中的优秀代表。鹿新弟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男子千里志,吾生未有涯”的信念,看到了他对工作始终如一的热爱和专注,更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职业精神、工匠精神。

鹿新弟用36年打造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对工作的负责,也是对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和坚守,而这种工匠精神正是辽宁在打造新时代“六地”的征途上所需要的,是辽宁全面振兴的志气、底气和骨气。

链接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2020年1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阐释了工匠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科学内涵,为我们弘扬工匠精神提供了根本遵循。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