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 就在于其具有四大理论品质 2019年10月22日 

陈志刚

核心提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事件,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就,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之所以行,就在于其具有四大理论品质。

科学性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站在真理的制高点上为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自从诞生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帮助我们认清历史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加以应对,使我们能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气馁,在成绩面前不自满,不断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为中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使我们具有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马克思主义尽管诞生于一个半多世纪之前,但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是科学的理论。2008年以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验证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不治之症的科学判断,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充分证明马克思主义没有过时,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人民性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激发、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马克思主义发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在马克思之前,以往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而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人民服务的,它始终站在道义的制高点上,并因而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把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因此深入党心、深得民心。

马克思曾深刻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我们党不仅重视对党员干部强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装,而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为亿万普通群众所掌握,转化为中国人民改造世界、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物质力量。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人民在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得到动员、组织,获得了解放,翻身做了主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建立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白手起家创造人间奇迹,奠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充分爆发,广大人民实现了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在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得到更多更好的满足,拥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实践性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在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并推动实践本身不断变革。马克思主义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洞玄想,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

在中国革命的早期阶段,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沉痛的教训中深刻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又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在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同志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提出了“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等宝贵思想,为改革开放提供了制度基础和理论准备。

改革开放新时期,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和改革开放实践相结合,在科学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与和平发展时代主题的基础上,以巨大的勇气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成功推向21世纪,使中国赶上了时代的步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新挑战,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向何处去”等重大时代之问、实践之问进行了科学回答,不仅推动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开拓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新路,而且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探索时代(实践)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的过程中,不但得到坚持和检验,也得到丰富和发展。

开放性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中国共产党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恩格斯曾明确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98年来,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取得的奇迹,就在于我们党始终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立足不断发展的中国实际,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重大理论飞跃,它解决了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如何进行革命的问题,指引中国人民开辟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实现了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重大理论飞跃,它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问题,指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它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反对教条主义、经验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原因。

总之,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理论品质。正是这四个优秀的理论品质使得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实践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完全正确的。只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我们才能坚定信心,众志成城,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本期报纸需要付费才能阅读,请您去网站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