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洋万顷青于靛,小屿珊瑚列画屏”。数十亿年的海陆交错变迁,造就长山群岛星罗棋布,195个岛礁如同璀璨明珠镶嵌于万顷碧波之上,组成了长海县。长海县是东北地区唯一的海岛县,全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
虽然是与陆隔绝的海岛县,但是长海县人类居住的历史却十分悠久,现在有已被确定的文物保护单位14处,而这其中有,10处是史前文化遗址。最有名的就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珠山遗址。
小珠山文化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遍布于东部沿海的史前海洋文明。而且从7000年前开始,这里的人类活动一直没有中断过,长海县几乎就是一本记录人类发展历程的海岛日记。长海县因此也被誉为“辽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
小珠山遗址能被称为文化,因为拥有两种文化现象:贝丘和积石冢。小珠山遗址附近,随处可见一堆堆的贝壳,其年代都有数千年之久。贝丘遗址就是在史前文化人类居住过的地方,出土了大量人类食余后所抛弃的贝壳和各种蚌类的堆积。
“靠海吃海”,在一次大连沿海的考古工作中还发现了几个造型酷似海参的小陶罐,被当地居民称之为“海参罐”。这一发现把国人食用海参的历史追溯到了四千年前。
“中国海参看大连,大连海参看长海。” 海参在各类山珍海味中位尊“八珍”,而质量最好、营养最高的海参就躲在长海县的海洋牧场里。
去年,大连市长海县大长山岛和小长山岛群岛、獐子岛成功入选全国“和美海岛”名单。今年6月,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成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相似却各具特色的岛屿,恰似诗句中的韵脚;成群的海鸥追随着航船,如同欢跃的逗点;咸味海风吹来边境群岛独有的节奏……大连市长海县,以文化为墨、体育为砚、旅游为笔、渔业为印,在波澜壮阔又惬意悠闲的海浪之上,写下一首首令人心醉神迷的融合发展新诗。
捷报频传
遗址公园立项获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2024年6月,长海县新的荣耀与希望,接踵而至。长海县长山群岛旅游度假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个群岛型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这份荣耀,如海上日出的第一缕阳光,为长海县的发展之路再铺上一层金色光辉。
小珠山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成功获批立项。一座寓意无限希望的遗址公园,即将重现辽南七千年前的第一缕袅袅炊烟,亦将化作文化传承的关键载体,成为长海县又一张熠熠生辉的文化名片。
其实,在这两个好消息到来之前,长山群岛已基本构建起全景、全域、全享的群岛型旅游胜地,特色旅游产品如同珍珠般串联起一幅幅迷人的画卷。
“钓大鱼到獐子岛已经成为钓友界的共识;广鹿岛的特色民宿既有流量也有‘留量’。2023年,长海县上岛游客达13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6亿元。”中共长海县委常委、副县长王文伟表示,“一岛一特色、群岛强功能”是长海县一直以来的发展方向。
2024年,长海县文体旅深度融合蓄势待发,欣欣向荣的交响乐章已然奏响。在文旅结合方面,除了推动小珠山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之外,还将升级“黄海前哨”边海防展示中心,建设“三八女炮班”展示馆,做好“长海号子”保护传承。
“跟着赛事去旅行”,全国海钓锦标赛(辽宁长海站)、环岛自行车赛、山地马拉松等赛事活动,也将成为吸引游客的金字招牌。
此外,长海县今年还将加快推进大长山喜马拉雅野奢露营基地、小长山海山岛酒店扩建、广鹿岛彩虹滩旅游综合开发、乐游獐子岛等项目建设;推动小水口森林公园4A级景区创建,实施老铁山森林公园二期项目,让游客在天然景致中拥有更舒适的体验。
大桥时代
十月开工建设燃文旅产业发展新引擎
在长海县的建设蓝图上,长海大桥一直作为长海县高质量发展的灵魂工程而备受关注。截至目前,项目工程可研阶段共涉及的13项手续全部办理完毕,预计今年10月开工建设,工期5年。长虹飞架,通途在望,长海大桥建成后将充分满足长海县海上交通安全、高效的需求。解决当下海运受潮汐、大风、大雾等限制,无法实现全天候通航的问题。
全长25.6公里、双向四车道的跨海大桥将连接大长山岛与鹤大高速皮口收费站。曾偏安一隅的海岛,与外界紧密相连,势必带动长海县临港产业、文体旅产业的蓬勃发展,助力当地产业的优化升级,缔造全新的经济增长极。
虾夷扇贝、海参、鲍鱼,运输成本将因此降低;旅游业更将如沐春风,迎来前所未有的人流、车流。王文伟透露,长海县早已开始为即将到来的大桥时代积极筹谋,在已经拥有88家民宿的基础上,提前开工建设更多标准化的高端酒店,旨在为登岛的旅人提供更为丰富多样的住宿选择。
驾车驶过大长山岛的沿海公路,入目皆是醉人美景。为避免岛上公路有限的车道数量成为大桥时代的制约因素,长海县也未雨绸缪。王文伟告诉本报记者:“在长海大桥下桥区,将同步建设一座可以提供5000个社会车辆停车泊位的立体停车场,外来车辆可在此停放妥当,游客可换乘电动车,畅行于岛内的每一个角落。”
长海县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除了合理规划大、小长山停车场之外,今年还将完善与大桥建设相匹配的路网系统,统筹推进县、镇、村公路升级,提升交通设施的承载能力,以确保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能够真正转化为长海县的繁华盛景。
不只民宿
打造精品项目海岛全景文旅融合发展
“快进漫游”,跨海大桥将为“快进”按下加速键,民宿则是“漫游”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白墙落地窗、户外戏水池、原木家具、星空浴缸……海风吹过,为复兴壹号院民宿的清幽更添一份自由心境。很难想象,这个设计雅致、装修现代化的民宿原址曾是一个闲置十多年的村幼儿园。相比其他民宿,坐落于长海县小长山岛镇复兴村的复兴壹号院,除了“鸟鸣山更幽”的意境更浓,还具备村集体经济的属性。
不只民宿更着眼于未来:盘活村集体闲置资产,瞄准文旅产业升级,打造海岛文体旅融合综合体,逐步带动村民增收。
“我们想把这里打造成暗夜保护基地,既有山间露营基地,也有海上天文台科普实验室”,在长海县小长山岛镇复兴村驻村第一书记黄振斌看来,保护暗夜,也是回归心灵的宁静。“基础设施建好了,各个项目才能如期开展。今年,我们要改造方塘、建亲水栈道,打造山间、海边露营基地”,复兴村党总支书记陈玉来站在“复兴村美丽乡村效果图”前,所指之处,无不是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大长山岛靠近金盆港的泊岸金湾民宿运营经理于敏娜介绍,近几年,越来越多来自北京、天津的游客,愿意为长海县湛蓝的大海、柔软的沙滩,不远千里奔赴而来。“七八月旺季时,每天都是满房的状态,有些客人4月就预订了8月的海景房。”
躺在海景房的床上观海听涛,尽管位置得天独厚,这家民宿的运营者仍有意愿在未来对部分园景房进行升级改造,以追求“设计感、个性化的民宿发展大趋势”。
长海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傅春强同样认同个性化之于民宿的关键意义:为民宿设定独具特色的文化主题,乃至将民宿塑造为某一特定主题的小型博物馆,是长海县民宿发展的最佳路径之一。“打造更多有品、有范、有趣的海岛精品民宿”,也是2024年长海县打造文旅产业新支撑极的目标之一。
长海观豚
生态旅游双赢开启“四季皆可游”新业态
漫游,更是感受人与自然充分融合之浪漫。在长海县格仙岛、瓜皮岛和哈仙岛之间的水道之中,全国唯一的海上观江豚平台浮在粼粼波光之上,黄色的平台和鲜红的旗帜,在海天同色的一片湛蓝中十分醒目。每天,都会有江豚在此结伴嬉戏。
长海县的东亚江豚是最小的鲸目动物,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如果和我一起去,看到江豚的概率是100%”,梁泽业的这份自信,不只是他对游客体验的承诺,更像是15年守护后所得到的特殊礼遇。
梁泽业是土生土长的长海人,原从事养殖渔业生意,后承包下一片江豚常活动海域发展休闲渔业。通过投放鱼礁和鱼苗,海域环境得以改善,这片海域逐渐发展成江豚的栖息地。但海钓活动一旦太多,则相当于和江豚争夺食物,还会影响江豚的活动区域。因此,梁泽业不得不在自己承包的海域停钓。鱼礁和鱼苗的投放却从未停止,梁泽业经常出海观察江豚习性、行动轨迹,排查海域内是否有威胁江豚生命的网笼和吊绳。这片海域里的江豚数量从15年前的三五头增至如今的四百多头。慕名而来观江豚的游客渐多,梁泽业灵光乍现,将目光投向了生态旅游产业,建成一座330平方米的浮台,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稳定的江豚观光点。2023年暑期旅游旺季,这个平台已经承载了三四百名游客对江豚的好奇与喜爱。
梁泽业预计,今年的长海海豚湾观江豚项目游客将达千人以上。
江豚能以此为家,离不开长海县近年来对海洋生态的修复和保护。长海县在两年前专门设立了江豚洄游保护区,现如今,每年来到长海县的江豚数量达到上千头,这些海洋精灵的到来也为长海县开启了生态旅游新篇章。长海“海豚湾”项目的建成,是长海县旅游产品不断丰富的缩影,也是2024年长海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春·赏鸟观豚、夏·避暑度假、秋·赶海垂钓、冬·采捕养生”旅游新业态中重要的一环。
本报记者 张宇 张阿春
本版图片均由大连长海县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