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贵新老师(右)在指导学生张旭哲(左)修改版面。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油墨的黑色、雕版的白色,还有刻刀划过的斑驳……近十年间,在沈阳市铁西区春晖特殊教育集团聋人分校,先后有200多名学生投入到版画的学习和创作中。在这些版画中,有他们对有声世界的渴望,有他们对人生道路的思考,还有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我希望他们被看到。”担任公益教师近十年,版画老师李贵新想为他的孩子们办一场大展,再出版一本精品集。
第一次上课 手语老师汗湿衣背
李贵新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版画系,是中国美协会员、铁西区文化馆研究馆员。2014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走进了铁西区聋人学校。在艺术教室,他看到了学生们制作的浮雕和布贴画,不禁为这些作品中透出的灵气和创造力深深打动。在辽宁省文化馆、铁西区文化馆的大力支持和聋人学校的积极配合下,李贵新创办了辽宁省艺术品牌团队——聋人版画基地。在这里,他传授学生们版画技艺。
在李贵新的指导下,已经学习版画3年的张旭哲能够自如地刻画出自己的想法,并熟练地掌握转版、刻制、上墨、拓印等流程。然而回想起开课之初,李贵新总结为一句话——万事开头难。李贵新至今还记得第一堂课上,手语老师汗流浃背的样子。“我在讲台上演示,手语老师要做出相应的手语动作,还要配合表情和唇语,一堂课下来,我看见手语老师的衣服都湿透了。”李贵新说。
从心不在焉到敞开心扉
版画帮残障学生找到自信
对于毫无基础的残障学生,要掌握版画语言,需要比常人付出更多努力。“版画和其他画种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版的凹凸,呈现出画面的明暗关系。一开始,同学们创作的画面都是简单的线条,不能形成版画的画面,我就启发同学们,在创作草稿的过程中,就要思考明暗关系该如何体现,学会用简单的黑、白、灰三色,呈现出自己的内心所想。”李贵新说。
在李贵新的课上,他一直努力营造宽松、开放的创作氛围,但有一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显得心不在焉:上课的时候,他好像并没有认真“听”课;提问的时候,他也不参与互动,眼神躲闪,不与老师目光交流。然而,当他创作的时候,却是格外认真,他的作品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进步。“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他并不是走神儿溜号儿,而是因为他缺乏自信,没有勇气表现自己,甚至不敢让我知道他在认真学习。”李贵新说。在李贵新和手语老师的不断鼓励下,这名学生也慢慢敞开心扉,变得日益开朗起来。
十年坚持
只因看到孩子们的内心渴望
每次翻阅孩子们的作品,李贵新都被画面中透射出来的创造力深深震撼,这也是支持他一路走来的原动力。“这是我的命题创作——《声音》。作为听障学生,他们对于声音的感受就是震动。刘剑同学的画面中,是一条大鲸鱼在喷水,天空中下着瓢泼大雨,雨水落在山上、海里和大鱼的身上,这一切都充满了震动,就像是他心里感受到的声音。”李贵新说。
同样是《声音》这一主题,周贺同学的画面以人的侧脸为中心,张开的大嘴发出无数条射线,仿佛是发出的喊声;又有无数条射线射向耳朵,仿佛是耳朵听到的声音。通过人物大张的嘴巴和眼睛,可以看出他在很努力地发声,但又很像是惊愕的表情,因为他并没有听到任何声音。
在同学们的画作中,有对自身残障的无奈,但更多的是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张馨月创作的《姥姥家的山》,画出了姥姥家的大山大河。栾同杰创作的《英雄》,画出了一个卸去刚强外壳的普通人。张旭哲创作的《五花八门》,用不同的手法表现了各式各样的路,还有一路上轻拂的微风和盛开的鲜花,画面正中是两扇虚掩的门,就像他向往的美好生活,等待他去亲手开启。”李贵新说。
我有一个梦想
给孩子们办场展、出本书
在艺术教室里,孩子们刻的版摆满了窗台,印的画摞起了几摞。“这些都是孩子们的智慧结晶,我想让他们被更多人看到,也希望有更多健全人通过这些作品,真正走进残障人士的内心世界,对他们多一些欣赏和理解,这对于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有巨大的帮助。”李贵新说。
近十年间,李贵新带领孩子们举办过几次展览,他希望这一次的展览能成为十年来孩子们版画创作的一次总结。目前,残障学生版画作品展正在积极筹备中,李贵新希望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能够积极加入进来,共同为残障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让社会发现和了解他们的非凡艺术天赋和作品的艺术价值,也用实际行动让残障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