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小字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辽沈晚报 2023年02月24日

谭 硕

契丹文研究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围绕契丹文字研究,我们特别采访了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院长、教授、契丹文字专家吴英喆。自1996年硕士研究生阶段,吴英喆就开始了契丹小字的研究。在他看来,这是一门严谨的社会科学,也是一次对话历史的时间旅行。

“契丹文是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同时‘跨界’历史学、文献写、语言学、汉语音韵学。”吴英喆说,“从研究方法论来说,我们以演绎推论法开展相关研究,这是科学研究的最根本、最基础的一个方法。例如一个契丹字,我们先提出假设,然后放在具体的客观语境里,去检验,去进一步论证。全部对了,那么这个观点是对的;如果80%对了,我要对早期的假设进行修改,不断调整;如果说错了,那就需要重新假设,重新检验,重新定义,重新定论。这一切都需要研究者不停地去努力。作为一门学科,契丹文的解读也在一代代人的研究中不断充实并发展着。”

古文字犹如天书,契丹小字研究更像是一场接力赛。2022年6月21日是契丹文字出土100周年纪念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凤翥回顾了我国契丹文研究历史。他介绍说,上世纪30年代,专家已经用比较法解读出一批契丹小字,此后契丹文研究一直延续,有许多新字被解读出来,并不断补正《辽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9月“契丹文字研究小组”成立,1985年,专著《契丹小字研究》出版,把契丹文字的解读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吴英喆承认,目前契丹小字研究处于初级阶段。他回忆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选手,可以接过契丹文研究前辈们的接力棒。刚开始学习时,契丹文专家陈乃雄给他整整讲了一年时间的《契丹小字研究》,他受益匪浅。在学术交流上,他也获得了清格尔泰、刘凤翥等导师的帮助。

从事了近30年的契丹文研究工作,如今,吴英喆正带领年轻的契丹小字研究者们继续着这份研究事业。吴英喆认为,今天我们解读古文字更像是一场计时赛,考验着研究者的综合能力。目前,吴英喆团队通过建立契丹小字相关数据库以提升字母组合规律研究工作。同时,团队也在尝试建立一个研究系统,包括字音、字形、大字小字对应关系以及词源研究等几个方面,希望能探寻契丹小字的语音语法规律,尽早实现契丹小字字母的完全解读。他告诉记者:“语言研究的内核是人文,契丹文是我们北方土地上最接地气的文字文化,是我们了解历史、了解这片土地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文字我们可以与1000年前的古人‘对话’,可以非常清晰地知道过去是什么样,发生过什么事情。对于我们来说,只有更加懂得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才能更热爱这片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