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沈阳市12件民生实事出炉

辽沈晚报 2023年01月09日

推进“健康沈阳”一老一幼关爱行动

为7万名适龄学生免费实施口腔健康检查,对适宜儿童免费实施窝沟封闭;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接种流感疫苗。

开展“品质养老”助餐暖心行动

开展“舌尖上的幸福”沈阳市老年人助餐暖心行动,通过建设社区老年人助餐食堂、开放养老服务机构食堂、社会连锁化餐饮企业参与老年人助餐服务等多种途径,设立老年人助餐点300个,为老年人提供就餐、订餐、送餐等便捷服务。

实施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建设和提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校车服务

建设120个市级社区幸福教育课堂示范点,组建不少于8000人的社区专兼职教师队伍,为社区居民提供送课服务,带动全市社区幸福教育课堂建设;实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乘坐校车,在现有减免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对铁西区、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于洪区、辽中区、新民市、法库县、康平县乘坐校车的学生,每月上交的20元乘车费用予以减免。

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工程

建设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300个,帮助交警、环卫、快递员、网络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有效解决“吃饭难、饮水难、休息难、如厕难”等现实问题。

推进“平安沈阳”反电信网络诈骗行动

依法严厉打击对百姓幸福感、获得感影响较大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采取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提升电诈案件打击质效,全年预警劝阻服务100万次以上;开展系列反诈宣传活动,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量达300万以上。实现电诈案件及财产损失双下降,切实守护百姓的“钱袋子”。

开展困难群体“社会救助标准提升”行动

继续提高低保、特困供养、孤儿养育待遇标准,并实现散居与集中孤儿养育标准全省率先统一,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城乡统一。2023年将我市城乡低保标准提高3.5%,达到793元/人月;城市特困标准提高3.5%、农村特困标准提高14.5%,一并调整为1226元/人月,达到城乡特困标准统一;孤儿养育标准提高7%,达到2322元/人月。

提升基层公共文化场站数字化服务能力

为21座城市书房、104间城市书屋配备图书通借通还设备,为全市110个街道、6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数字化设备。完成4290个场馆和9859个活动室的综合服务信息采集并录入到“沈阳数字文化云平台”,为城乡居民提供“文化场馆一键预约”“图书借阅通借通还”“上网浏览文化资源”等便捷、高效、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12345”政务便民服务进社区

沈阳市12345政务便民服务进社区,建立接诉即办快速响应和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机制。按照居民300户左右、街路区域面积10000平方米左右标准划分基础网格,提升居民诉求在社区网格内早发现、早解决的能力,实现热线100%覆盖社区网格。

为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等提供7.5万套(间)住房保障

通过实物配租与货币补贴并重、购买与租赁并举等方式,解决新市民、青年人、引进人才等安居问题,提供7.5万套(间)的住房保障。

实施历史上最大规模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

改造800个老旧小区和309条背街小巷。重点解决小区及周边公共基础设施陈旧、功能配套不全、小区环境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完整社区试点建设和加装电梯工作。

缓解城市停车难问题:提升城市停车供给能力

通过建设复合式立体停车楼、利用闲置地块建设地面临时停车场、盘活闲置人防泊位、限时开放行政事业单位泊位等举措,增加公共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

建设口袋公园1000座

针对“三街一补”(街边、街角、街心和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地区)区域,结合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建设口袋公园1000座。

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经济会议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锚定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全省作出“五个示范”,履行维护国家“五大安全”政治使命,着力补齐“四个短板”、扎实做好“六项重点工作”,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进产业发展与转型、城市发展与转型、社会发展与转型,奋力推动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实现新突破。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 王月宏

今年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1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

1.坚持项目为王 全力扩需求稳增长

全力抓项目扩投资

突出抓好招商引资

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2.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加快建设数字沈阳、智造强市

加快壮大产业规模

持续做优产业结构

着力提升产业链韧性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

3.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不断引育壮大新动能

办好人民满意的幸福教育

时不我待推进科技自立自强

高质量做好人才工作

4.坚持深化改革和制度创新 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

打造更优营商环境

推动更深层次改革

促进更高水平开放

5.持续推进城市更新 努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高标准实施规划管控

大力度完善城市功能

精细化推进城市治理

着力实施“文化+”工程

引领现代化都市圈建设

6.全面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进一步厚植生态蓝绿本底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7.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加快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扎实推进乡村建设

持续深化农村改革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8.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着力建设幸福沈阳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

提升养老服务品质

深化健康沈阳建设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9.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有效维护公共安全

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0.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强化政治意识,铸牢忠诚之魂

强化宗旨意识,恪守为民初心

强化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

强化担当作为,永葆斗争精神

强化自我革命,坚守廉洁底线

2022工作回顾

1.积极应对下行压力

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2.着力强化科技引领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

3.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4.全面加强城市建设

城市功能品质不断提升

5.系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经济社会加快绿色转型

6.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

7.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

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8.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