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惠寻数字化水稻种植基地揭牌。
喜看稻菽,礼赞丰收。伴随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到来,粮食收获的喜景正在全国多地陆续上演。
9月22日,由京东集团、京东自有品牌惠寻(以下简称“惠寻”)、东东农场主办的“京东自有品牌惠寻×东东农场金秋开镰仪式暨惠寻种植基地揭牌·京东农特产购物节分会场”于辽宁盘锦正式启动。
围绕农业产业带拓展,惠寻将与辽宁盘锦、黑龙江五常展开数字化水稻种植基地合作,以“双控+服务”模式助力本地水稻实现品质、销路双升级。依托京东数智化社会供应链的赋能,惠寻也将通过“123计划”带动农户与合作工厂提质增效,为当地乡村振兴增色添彩。
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自有品牌惠寻业务负责人汤恒晟对此表示,以惠寻为重要抓手,京东自有品牌也将持续深耕农业产业带,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兴旺。2021年,惠寻正式与盘锦和五常大米产业带展开合作,截至今年8月,相关产品销量取得了同比超200%的高增速。未来,惠寻种植基地将通过技术手段,进一步助力本地水稻增收提质、扩大销路。据惠寻方面介绍,种植基地采取“双控+服务”的模式展开建设。
中国粮食行业协会大米分会副会长、盘锦大米协会会长曲鸣表示:“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数字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契机,也为农村产业融合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数商兴农,以京东集团、京东自有品牌为代表的优质企业和合作方,有效促进了盘锦水稻、大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帮助优质盘锦大米出村、进城、上行,带动了本地农业标准化、品牌化的发展和农民就业增收。”“惠寻123计划”赋能,以爆款农品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京东自有品牌,惠寻始终坚持“低价不低质”的高性价比路线,引领细分市场消费品质升级,助力产业端伙伴提质增效与数智化转型。以农产品为例,合作工厂可根据前台订单,动态调整生产,从而提升库存流通效率。惠寻这种“以销定产”模式,能有效推动农产品的品牌化和种植、拣选的标准化,从而带动“产”的变化。
以本次产业带合作为例,惠寻通过C2M反向定制,把消费者的实际需求转化为新品开发方向,围绕“蟹田共生”特色种植模式,打磨“鲜磨”大米的产品故事,让质优的“地方米”变成知名的“品牌米”。产品一经上市便受到热捧。半年多来,该款产品月销售量已从最初的几万件,到了如今的月销破百万件,产品累计好评突破百万,最远销往海南等地,让地方“鲜米”被端上了更多家庭的餐桌。辽沈晚报特派盘锦记者 徐刚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