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张榕,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辽宁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风湿病学分会委员及感染学组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学分会肺间质与肺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与细胞治疗学组常委、辽宁省免疫学会风湿免疫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分会常委。擅长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等疑难重症的救治,特别关注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肺动脉高压等疑难重症的诊治。
食物和饮料中的嘌呤分解产生尿酸,正常情况下,大多数通过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当人体产生尿酸过多或者肾脏不能很好排泄,体内尿酸水平升高,尿酸盐晶体在关节腔内沉积,诱发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发作。
痛风的疼痛程度非常剧烈,可以呈刀割样、虫蚀样,很多患者都难以忍受,足部不敢着地,甚至盖上一层床单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那么,应该如何减少、缓解痛风的发作?本期名医访谈记者采访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榕。张医生介绍,痛风宜锻炼宜多喝水宜喝低脂牛奶,忌饮酒忌过度减肥忌碳酸饮料。
“想要减少痛风发作首先一定要多喝水,每日饮水量达到2000到3000ml。还要定期锻炼,但是避免脱水、过度运动、运动时的关节肌肉损伤,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尿酸的快速波动升高或引起关节肌肉的急性无菌性炎症,诱发痛风发作。不少痛风患者都是在快速减肥、爬山、长跑后痛风发作,值得大家重视。”除此之外,在饮食方面张医生还建议患者避免摄入过多肉类和海鲜等富含嘌呤食物、避免火锅、避免酒精和碳酸饮料、严格限制高果糖甜饮料。
研究显示,体质指数(BMI)增高是痛风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BMI的增加,痛风患病率升高。当BMI为21~23kg/m2时,痛风的相对危险为1.4;当BMI为30~35kg/m2时,痛风的相对危险升至3.26。张医生介绍,适度锻炼、控制体重,不但能阻止痛风的发作,还能降低痛风共患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的发病风险,有助于痛风和共患病的治疗达标。
张医生还提倡痛风患者喝低脂牛奶。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增加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血尿酸的排泄,使痛风的发病风险减小。尤其是低脂牛奶可降低血尿酸水平。这可能与牛奶中的酪蛋白和乳清蛋白可增加尿酸排泄有关。经常喝低脂牛奶对痛风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每日酒精摄入量增加10g,痛风相对风险增加1.17倍。每日饮啤酒2杯以上,痛风相对风险达2.51倍。”张医生强调,啤酒由麦芽制成,鸟嘌呤核苷更容易被吸收所致。葡萄酒与高尿酸无明显相关性,不增加痛风危险。可能与葡萄酒中的抗氧化剂有关,或是因为饮葡萄酒者更重视健康饮食,降低了酒精的毒性。
张医生还提醒大家,一定要遵医嘱使用降尿酸药。有相当部分的痛风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用药时断时续,用药剂量忽高忽低,这部分患者的血尿酸波动大,痛风发作频繁,所以患者一定要根据血尿酸值调整降尿酸药物的使用剂量。
辽沈晚报记者 郑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