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 春分耕田 当农民

辽沈晚报 2022年03月20日

“度曲犹存玉茗堂,钗头妙语斗新妆。春分昼夜无长短,风送窗前九畹(wǎn)香。”3月20日,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四个节气春分,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都进入了春天。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古代,这一天到来之后,再懒惰的农民,都要忙碌起来,来到田地里耕种;再懒惰的商人,都要背着自己的行李和货物,告别家人外出经商;再懒惰的学生,都要在清晨时分起床,摇头晃脑地朗读:“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ú),咏而归……”就连“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皇帝,都要在春分这天下田耕种,当一天农民,比如清朝皇帝。

每年春分到了,清帝率领文武百官,来到位于北京旧城朝阳门外的朝日坛,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神)。清朝皇帝的祭日礼仪有9项议程,包括迎神、奠玉帛、初献、亚献、终献、答福胙(zuò)、车馔、送神、送燎等,非常隆重。

祭日礼仪后,皇帝一定会浩浩荡荡地来到正阳门外的先农坛。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家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有庆成宫、神厨、神仓、俱服殿、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祇坛等建筑,占地面积2000亩,与其东面的天坛遥相对应。在观耕台前,有一小块田地,不多不少刚好一亩三分耕地,这块耕地,属于清帝的“自留地”。清帝在先农坛宰杀牲畜,祭祀先农神后,就要到俱服殿换上亲耕服,随后在一亩三分耕地里耕田。

当然,与其说是“耕田”,不如说是演戏。清帝下到田里,左手执鞭,右手握犁,前面有若干官员牵着牛,旁边有若干老农协助扶犁,往返犁田三次,叫做“三推三返”。

清帝与普通农民不同的是,皇帝耕田完毕后,还会兴致勃勃地写诗,作为纪念。康熙皇帝在参加完一次亲耕礼后,曾经赋诗一首《春雪》:“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君。”

显而易见,清帝耕田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是传达重视农业生产、不忘立国之本的意思。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 张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