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场保障人员争分夺秒造雪

通宵造雪40多个夜晚

辽沈晚报 2022年01月28日

夜里造雪,孙洪彬会自己徒步上山,打着手电检查。

今冬雪季,沈城的滑雪场热闹非凡,在北京冬奥会临近之际,越来越多的市民走进滑雪场,喜欢上了滑雪这项运动。但是大部分人可能想不到,一条条滑雪道背后的造雪工程量庞大,是滑雪场的工作人员经过一个个通宵工作才实现的。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老运行保障科科长孙洪彬今年已经58岁了,还有两个雪季就要退休了。今年雪季前,他和工人们一起奋斗了40多个夜晚,才有了滑雪爱好者们在雪道上快乐驰骋的身影。

雪季前白天温度高

通宵造雪40多个夜晚

之所以称呼孙洪彬为“老运行保障科科长”,是因为其实他的职务已经变化了,但是雪场的人还是这样亲切地称呼他孙科长,或者更亲切地称呼“老孙”。每年雪季开始前,老孙要带领工人们造雪、维护保养索道、检修压雪车、铺压雪道等一系列工作,为冬季雪场的使用做准备。这其中,造雪的工作是最熬人的。

城市里的滑雪场,都是要靠人工造雪。以白清寨滑雪场为例,每年雪季开始前,一般都要进行40天左右的人工造雪期。而且由于温度的限制,通常要选在气温更低的夜间进行。雪季开始前,一天通常的造雪时间是12到14个小时,换句话说就是要通宵运作。

“造雪根据天气,温度高造不出雪,还要看潮湿度,温度在-15℃到-20℃,效果最好。雪季开始前一般是晚上五六点钟开始造雪,一直到早上8点左右。”老孙善于琢磨,造雪机什么样的温度,造出什么样的雪,都在他心里。为了保证造出来的雪化得慢、待得住,造雪机的雪质范围会持续调整。其间要不断地调整造雪机的角度,保证坡道上的雪“下”得平坦。造雪机喷雪,到达一定厚度后,压雪车平整雪道,有需要补雪的地方就继续喷,压雪车再上阵。

闹钟设置在后半夜

2小时响一次

老孙的手下有一名管理员,但是因为白天还有工作,所以夜里他也不忍心叫醒年轻人,都是自己一个人巡查。“岁数大了,觉少。”老孙憨厚地说。从第一台机器开始造雪,老孙就跟着,晚上10点之后,隔两小时就要出去转一圈,打着手电,挨个造雪机看一遍。“三九”天的夜里,山里异常寒冷,即便是已经“冻出来”的老孙,也需要全副武装。棉裤外面套着滑雪裤,脚上穿厚袜子和大棉鞋。白天滑雪爱好者们可以坐着缆车上高级道,而夜里老孙只能是靠着双脚徒步爬上去。

“走上去都是一身汗,有时候鞋里都是雪。虽然有工人在上面,但是不上去看一眼我不放心。”与白天热闹的滑雪场形成鲜明对比,安静的夜里,老孙只能听见自己踩在雪上面的声音。回到房间里,老孙抖掉大衣上的雪,暖和起来,尽管为了夜里的工作都会晚饭特意多吃一些,但有时候还是会饿得受不了,他就给自己泡一碗方便面,填饱肚子也能暖和身子。老孙说,虽然自己也冷,但其实温度越低他们越高兴,只怕设备出故障影响雪道开放进度。

“是挺苦的,可是干一行就得对工作负责任啊!”老孙感慨地说,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熬过来的。“晚上不敢睡太实,怕听不到闹钟响,晚上我都把闹钟设置成2个小时响一次,其实一晚上也睡不了几个小时,有点动静就醒。”因为每天早上8点半还要巡查一遍,老孙白天其实也很困倦,他告诉记者,实在难受的时候,就想着挺过40天就好了。“不在雪场,心里没底。”整个造雪期间40多天,老孙都没有回家。在他心里,特别感谢妻子以及家人对自己工作的支持。

兼顾市民滑雪、学生教学和

专业队训练

在白清寨滑雪场负责人王晓辉主任的眼中,老科长孙洪彬在工作方面是让人佩服的。“他工作认真、心细、踏踏实实,为人朴实,后半夜两三点钟造雪的时候,也能和工人一起干活,没有一天不到岗位上。”王晓辉告诉记者,从雪场运营前准备,到压雪车的维修,索道、魔毯的维修,孙洪彬负责的工作非常重要。

与辽沈地区的其他滑雪场相比,白清寨滑雪场的运行保障工作特殊且复杂,因为除了面向市民的,还承担着学生教学以及专业队训练。沈阳体育学院白清寨滑雪场始建于2003年,现有初级雪道2条、中级雪道2条、高级滑雪道1条。另外,雪场现在还有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场地6000平方米和U型槽雪上技巧场地10000平方米,常年承担国家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单板滑雪等队伍的训练工作。孙洪彬告诉记者,雪场最多能允许11台造雪机同时造雪,怎么能兼顾三方面,就需要提前周密的计划,而且要与时间赛跑。“没有白天黑夜,只要是温度允许,就争分夺秒地造雪。”

在雪场工作,有两件事让老孙特别上火,第一件是在他刚工作的时候。2017年3月,雪季结束后,孙洪彬到白清寨滑雪场工作。刚开始造雪没多久,电缆出现打火,老孙想都没想拿着灭火器冲上了上去。“周围都是山林啊,要是着火就太危险了。”从那以后,他更加注意施工安全。

还有一次是2019年,下了两天的雨夹雪。“原本滑雪场已经造好了雪,结果全都废了,又要开始重造。”老孙回忆说,那时候是真的上火,但是天气原因谁也没办法。包括去年沈阳的一场大雪,刚开始很高兴,感觉雪挺厚实的,但是后来天气回暖之后,全都融化了。

每天早晨

看到滑雪人群最开心

每天早上吃口饭之后,老孙就要开始对滑雪场进行巡视了。早上8点,第一批来上课的学生就到了,他一般都是赶在学生到来之前,就在雪场转了起来。看看机器是否正常运动,看看防护杆、防护网有没有坏掉的地方。虽然雪场正常有巡视员,可老孙还是会坚持自己也巡视一遍。老孙告诉记者,每天早上走一大圈就得一个多小时,但安全的问题,不能怕麻烦、怕累。

“这两个雪季明显感觉滑雪的人越来越多了,特别是今年冬天,雪场全天的人都很多,尤其是冬令营创造历史之最。”最让老孙心情好的,就是看到小朋友们学滑雪。“看小孩学滑雪,不管是刚开始学滑得跌跌撞撞的,还是滑得特别好的,我都特别高兴,发自内心的喜欢。”

孙洪彬每天还会走到专业队训练的场地和教练沟通,如果有什么问题,再和工人沟通及时修改。这也是他自己不断学习的过程,希望能为专业队提供更好的保障。

沈阳体育学院自主培养了大量冰雪人才,自1998年以来,代表国家连续参加了6届冬奥会,共获得我国雪上项目12枚奖牌中的10枚。韩晓鹏在2006年冬奥会上夺得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金牌,实现了我国冬奥会雪上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北京冬奥会期间,有多位老孙认识的沈体师生都将出现在赛场。老孙说,虽然他自己不能前往,但也因为自己是一名雪场的运行保障工作人员而感到自豪。他会在白清寨滑雪场,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为辽沈地区冰雪运动的发展,贡献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

辽沈晚报记者 王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