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奖作品”改编电视剧 《人世间》今晚登场

编剧王海鸰:电视剧改编 将更温暖明亮

辽沈晚报 2022年01月28日

《人世间》剧照。

作为央视今年的开春重磅,大剧《人世间》将于1月28日在央视一套正式开播,很多网友早早就将目光锁定在这部剧身上,这不仅因为《人世间》是改编自梁晓声茅盾文学奖获奖同名小说,也因为它幕后制作阵容十分强大。该剧由曾经打造过爆款剧《人民的名义》的李路担任导演,由雷佳音、辛柏青、宋佳、殷桃等众多实力派担纲主演,编剧更是被称为“中国婚姻家庭第一写手”的王海鸰,王海鸰编剧的《牵手》《中国式离婚》都是婚姻情感题材的经典剧集。

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王海鸰,说到接下《人世间》的编剧任务,王海鸰直言,自己以前是不改编别人作品的,但《人世间》所描写的特定年代下东北地区的生活,对她来说是一个盲区,这是吸引她的地方。

底色调亮更温暖

“那一阵也没那么多内卷”

《人世间》以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呈现了一部中国式家庭变迁的生活史诗。

《人世间》所展现的地区生活,对王海鸰来说是陌生的,这也是她愿意接下剧本改编任务的原因之一。“我是1952年生人,我亲历了新中国从建国走到今天,但这些人的生活状态是我没有接触过的。东北是一个老工业基地,那里的生活对我来讲是对中国整个历史认识的一个盲区,这个很吸引我。生活背后隐藏的东西也吸引着我,咱们看历史书的时候,永远看的是帝王将相的历史,普通人究竟是怎么想的不知道,因为没有人为他们书写历史。所以我想试着接一下,因为我对这块一直有缺憾,人到一定年龄的时候会追求自己所经历历史的完整性。”

文学作品和影视剧作品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将《人世间》这样一部厚重的文学作品改编成电视剧,必然存在不少难度,王海鸰透露,在整个创作剧本的过程中,她几乎没有跟原作者梁晓声交流,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创作思路不被影响,“就通过一次电话,我问了问他对周蓉(剧中角色)的想法,因为我觉得周蓉小说里的形象比起别的人物稍弱,但她又是主角,我想问他是怎么想的把她支到法国去了,一支这么长时间。我们没有交流可能是双方的一种默契,他懂得创作人的心情,他要说的已经在小说里说了,你再问他什么不如看小说,再有他可能不愿意过多地干涉我,或者用他主观的东西给我一种错误的引导,哪怕是正确的也不行。而我最怕被打扰,因为我一旦有这个想法,在还未坚定的时候,别人一说我可能就会随着走了,我比较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觉。”

腾讯影业和导演李路在小说出版初期,就决定共同拍摄,并为此找到了编剧王海鸰。在创作的过程中,王海鸰觉得很欣慰的是,她和导演团队在创作方向上,是能够达到高度共识的,他们一致认为,电视剧的基调在原著小说的基础底色上要调亮,“底色你说是钢铁当然是很好,它是一种坚韧的色彩,我们共同希望的是温暖的、明亮的,那时候的日子,我们这个年龄回想起来,那一阵也没那么多内卷,也没那么多焦虑,还是挺快乐的。”

剧本宏观和微观结合很好

“家庭写不好,这个戏势必悬浮”

《人世间》从筹拍消息曝光后,就一直受到公众关注,而电视剧观众和原著粉,对于《人世间》的改编也有着不同期待。有些观众看到了王海鸰编剧,就很期待电视剧对家庭和婚姻方面的描写,也有原著粉表示,希望能看到更多“奋斗”的内容,不要向着纯家庭剧方向发展,这样就太窄了。

王海鸰对此话题的回复,应该让很多期待这部剧的观众放心了。王海鸰认为,历史的组成也是有很多小家,“要是家庭写不好,而且这本身就是一个以兄妹三人为主线的作品,这个戏势必悬浮,势必成了一个,或者你叫它是一个行业剧、改革剧、工业题材,但它不是那种戏。”王海鸰表达了把小家写好的重要性,但她同时也强调并没有刻意发挥自己的强项,“这不是一个完全的家庭戏,它是一部宏观和微观在剧本实施阶段结合得比较好的这么一个作品。当然我认为好不一定好,最后还得观众认为好。”

近年,严肃文学改编的影视作品开始回暖,《人世间》一亮相也受到观众追捧。谈到严肃文学的改编创作趋势,王海鸰说:“严肃文学的回暖,我觉得与大家经济生活往前走是一种相匹配的东西。严肃文学要表达的是什么?是人性,是更真切的一种人性。这种东西真正是应用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了这种能够探索人性的兴趣的时候,才会对严肃文学产生兴趣,而人只有在吃饱穿暖,才饱暖思自省,当然天才除外,普通人都是这样的规律。”

另外,《人世间》故事背景的时间跨度很大,它也被视为是“年代戏”,对于年代戏如何吸引年轻观众,以及当前年轻观众对婚姻家庭的态度变化,是否会影响编剧创作,王海鸰的看法是——关键是作品好不好,“人性的变化微乎其微,变的是环境。我个人不觉得人们对爱情、对婚姻的本质有什么变化,所有的变化都是外在加给他们的。” 辽沈晚报记者 张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