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这些家门口的“珍宝萌物”

辽沈晚报 2022年01月26日

红山文化玉猪龙。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本报与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博物馆、新乐遗址博物馆、辽宁省图书馆等辽沈地区重要文博场所联合,对其常设展、临时展及这些展览上展出的文物宝贝们进行梳理,分类推荐给您,展示家门口就能看到的精品展览和稀世珍宝。您有想推荐的展览和文物宝贝也可以告诉本报。

玉猪龙、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清掐丝珐琅象驮瓶、清代铜蟹、夹砂红褐陶蛙……这些神兽,或是动物造型文物,有着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从造型上看起来都是萌萌哒。

玉猪龙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的特色玉器,也是代表性的玉器。玉猪龙的造型呈“C”形,头部较大,前端并列有两个圆形的鼻孔,口微张,口与眼之间还有多道褶皱,极富猪的特征。整体造型除头部外,均光素无纹,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玉器的形象,可能源于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猪,是一种高度概括化、图案化的猪首形象,也是一种被神话了的神灵崇拜物。人们之所以将龙的形貌由原型的蛇,改造成了猪头蛇身,可能与人们以猪作为祭祀神灵时的供品有关,人们将龙神话以后,想不出别的办法来表示龙的神性,只好将作为主要祭品的猪头形象用作龙的头形,这样一方面是为了表示龙区别于蛇,另一方面则是表示龙的神性。

赏宝点位:沈阳博物馆临时展览《辽河流域精品文物展》

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香熏

甪(lù)端是沈阳故宫的吉祥物,圆滚滚,四条小短腿,非常可爱。清乾隆款掐丝珐琅甪端香熏此对甪端脸部、足部等处鎏金,器身满饰花卉纹,颌下钮处自上而下有楷书刻款“大清乾隆年制”。甪端是一种虚构的神兽,也是一个祥瑞的象征。传说它可以日行一万八千里,会说各种外语,如果当朝皇帝是明君,它就会来到皇帝身边。用甪端来装饰朝堂,也就是称颂皇帝英明。

此对甪端是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实用器。通常放置于大殿内两侧堂陛之上或宫内书房之内,用以焚香和威慑殿堂。通常是成对使用,整体都是掐丝珐琅工艺制作。

赏宝点位:沈阳博物馆常设展览《鎏光釉彩 盛清大器——沈阳故宫藏珐琅器展》

清掐丝珐琅象驮瓶

清掐丝珐琅象驮瓶全身均以白釉为地,上面满饰水波状纹,象鼻蜷曲,神态生动。大象谐音吉“祥”,它身上的瓶子谐音太“平”,太平有象,非常好的寓意。

此对象驮瓶是清乾隆朝宫殿陈设品。此对象驮瓶身姿沉稳,寓意吉祥。象耳、牙都为鎏金,象身装饰花卉钮辔头、披挂等饰品,并嵌以红蓝宝石;身披鎏金长方形毯和鞍鞯,上面有填珐琅工艺制作嵌红蓝宝石的宝相花装饰;象背后驮八角葫芦式宝瓶,瓶壁四面嵌“大”“吉”文字,瓶口各插鎏金如意头铜条饰件二枝,上悬系“磬”(吉庆)、“鱼”(有余)等挂件;象征吉庆有余、太平有象和天下太平。整体造型华美富贵,工艺繁缛,制作精细,具有浓郁的宫廷气息,为清代宫廷殿上用品中重要的陈设品之一。

赏宝点位:沈阳博物馆常设展览《鎏光釉彩 盛清大器——沈阳故宫藏珐琅器展》

清铜蟹

康熙后期,清廷允许关内八旗兵回到故里,同时河北等地的农民也流入盛京,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促进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居住在盛京城的既有皇室成员、地方官员及家眷,也有守宫守城守陵人员;既有八旗旗人,又有普通百姓。汉人、旗人生活交织,多元文化的呈现,城市风貌千姿百态。就如人们的佩饰材质以金银、玉为主;女子的头饰有金、银、铜制成的,既有满族特点,又有汉族式样。铜器摆件也很流行。清代文物铜蟹就是这一类型的典型文物,铜蟹从造型上来看栩栩如生,“萌萌哒”的感觉。

赏宝点位:沈阳博物馆常设展览《沈阳历史陈列》展,第二展厅

夹砂红褐陶蛙

生动传神的夹砂红褐陶蛙,为青铜时代文物,于沈阳于洪区郑家洼子遗址采集。它长11.5厘米,高4.9厘米。夹砂红褐陶,手制。陶蛙呈卧式,头上仰,似在寻找捕食的机会,隆背,上划三道蛙纹,非常有动态感,完美地表达了生命的节奏和韵律,看上去惟妙惟肖,生动传神。其艺术美感与珍贵程度令人称奇,可以此管窥青铜时代沈阳先民的审美取向和人文精神。

赏宝点位:沈阳博物馆常设展览《沈阳历史陈列》展,第一展厅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