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防护服 冷风瞬间灌进袖口脖领

辽沈晚报 2022年01月25日

杨柏身着防护服,正为一名发热的出站旅客进行核酸检测。本人供图

1月17日至2月25日。

对于整个中国铁路系统来说,这40天是意义非凡的——一年一度的“春运”来了。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受到持续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运依旧不轻松。在沈阳北站,穿梭不息的客流逐渐增多。来自沈阳铁路公安局的信息显示,“春运”期间,沈阳铁路局预计发送旅客1550万人次。

“深夜的车我大致算了下,8个小时内有20多趟吧。”对列车时刻这么熟悉的人,并不是铁路职工,而是来自沈阳市中医院的医生杨柏。

杨柏和同事们作为沈阳市卫健系统派出的医务人员,驻扎在沈阳北站参与疫情防控。穿上防护服,他们就是旅客们最放心的抗疫逆行者、可爱的“大白”。

驻守在车站各个出口

他们是遥相呼应的“满天星”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这句话用来形容杨柏和他的同事们,很贴切。

代表沈阳市中医院、沈阳市卫健系统,杨柏和同事们各自认领任务,驻扎在车站南一、南二、北出口等6个点位,“就像‘钉钉子’一样,俩人一组,一医一护负责一个点位,人就‘钉’在那儿了。”

“‘钉钉子’就是立足本岗位,负起责任来,不能擅离职守。一个班儿12小时,全院陆陆续续要派出上百位同事到这里支援。”杨柏说,他和同事们对身上的责任有着充分的认知。这份责任心,变成了工作中的各个细节——

他们人人手头掌握、心里“揣”着一份列车进站时刻表,尤其在夜间更是打足精神,时刻做好为旅客二次测温、核酸检测的准备。

“北京到齐齐哈尔,00:10发车;长春到广州,00:16发车……”杨柏展示着一份凌晨的列车时刻表,“不在车站驻扎不知道,火车的车隔居然几分钟一趟,居然这么多趟车。”杨柏说,每一趟列车进站,乘客可能从任一出口出站,所以每个点位的值守人员都不能含糊。

6个点位的医务人员在轮换,遥相呼应着,把好火车站的防疫大门,“和我们有着一样工作规律的,还有铁路职工、公安系统的民警等等。在火车站、机场这样重要的场所,可以说是汇聚了各种力量,目标就是一个:排除、筛查、防控各种和疫情相关的细节。”

脱下防护服

冷风瞬间从袖口、脖领灌进来

从沈阳北站下车的旅客,上车前都经历过严格的体温检测环节。但一趟旅途下来,还是有人出现了发烧的情况。

“乘客一旦在出站时查出体温异常,就会有专人将他们引领过来,我们进行二次测温、核酸检测。”杨柏说,有的点位人员流动量大,穿梭不息。为了尽可能降低疫情防控的风险,驻守人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就地采集核酸,“要拎着专用的标本箱,和旅客一起到人员稀少的地方再采,这一段路虽然只有几分钟,但穿着防护服走起来,并不轻松。”

在6个小组中,条件最为艰苦的是驻扎在沈阳北站北出口的点位——这个点位就设置在出站通道里,冷风时刻灌进通道里,让这个点位的温度和室外无异。

赶上在这个点位值班,遇到核酸检测的情况,对医护人员都是一场考验。这样的考验,有时一晚上会出现好几次。

“我们需要在冷风中脱下防护服。穿防护服时,里边不能穿太厚的衣服,薄毛衣毛裤甚至就是衬衣、衬裤,穿这点儿衣服,当你把防护服脱下来时, 风就打在身上,真是一个冷。”

有的点位队员穿着防护服,时刻准备着。“像这种情况,就得控制喝水了,不然就得憋尿。”杨柏说,虽然现在防疫物资相对充足,但是大家也都不愿意浪费,“几个小时不喝水的情况,还是常事。”

对话杨柏

守护城市大门

保障大家安全

辽沈晚报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大家在不同岗位上工作。到了车站就集结成另一支队伍,怎么保障这支队伍的战斗力?

杨柏:可以说我们是团结一致,做好防疫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指示要求,医院医务科、护理部统筹安排部署,我们第一时间集结队伍进行培训,随后按照规定时间到岗到位,流程清晰,组织严密。临近春运,为了保障广大市民的出行安全,我们对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预案进行了多次演练,做到24小时无休在岗。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其他医院的医务人员接班、轮转,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

辽沈晚报记者:怎么看待这份职责的意义?

杨柏:我们在这里守护的,不仅仅是出站入站的乘客,守护的也是沈阳这座城市的大门,保障着这个大家庭的安全。所以不管如何辛苦吧,还是希望自己能站好这班岗,也同时希望大家能配合理解我们的工作。

辽沈晚报记者:能够感受到大家对身上的这份责任,特别重视。

杨柏:是的,我们每个班组都有一位组长。组长负责收集各个点位采集的核酸标本。这个收集的时间点,有时会赶上后半夜。有的组长是女同志,一个人拎着核酸检测标本箱,只身一人在车站的通道里走,说不害怕那是假话,但是那个时候,大家也更加感受这份使命是光荣的。

辽沈晚报记者 杨宝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