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抖来看名师

辽沈晚报 2022年01月23日

本期名师:李东

辽宁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教育部中国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主讲人,2010年上海世博会辽宁馆主题演绎总策划,“辽海讲坛”主讲人。

古时候

一本书有多贵?

读书这件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谓轻而易举,手边书随时可以读,更有电子书,但对古人来说,读书真的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而出书,私人收藏书就显得更为奢侈了。这里还有一段关于金庸先生祖父的藏书轶事,听听主讲人李东老师的分享。

中国古人对书向来珍视,不仅是因为书里面蕴含着真知灼见,也是因为在古代刻印一本书真的很贵。

近代藏书家叶德辉曾经写过一本著作叫做《书林清话》,其中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古代雕版书籍的各种专门知识。据《书林清话》记载,历朝历代刻书印书的价格不尽相同,但实际的费用都要比今天的书贵很多。

比如,明代的一个人刻书,总共刻了161块雕版,付给刻工纹银24两,这个价格在藏书家看来“其价廉甚”,竟然感觉十分便宜。但是如果以今天的眼光看,刻印一本书,100多页,光给刻工的工钱就要24两白银,那是相当昂贵了。不仅刻书价格不菲,搜罗好书、收藏好书也同样是花钱不少。据说,明朝末年收藏家毛晋就热衷于搜集善本秘籍遗书,不惜高价买书。

毛晋是江苏常熟人,他有一个别号“汲古主人”,他在自己家大门口贴出告示,宋版书一页愿出200钱,旧抄本每页值40文;尤其是善本,毛晋号称“别家出一千,主人出一千二百”。一时之间,常熟当地流行一句话“三百六十行生意,不如鬻书于毛氏”。就是说,做什么生意赚钱都不如你搞到一本好书卖给毛晋挣得多。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著名武侠小说家金庸先生本名查良镛,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在海宁当地,查家算得上是名门望族,代代书香,查氏宗祠有康熙皇帝亲笔题封:“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金庸的祖父叫查文清,是清光绪年间的进士,曾在江苏丹阳做过知县。在清宣统初年,查文清要为查家的列祖列宗编修诗集,就花钱雇人在家里刻书。这一举动在当时人看来,可不得了,只有家底丰厚的人家才有实力自己刻书。

据史料记载,清末一个普通的农民忙活一整年,一般也就能挣六七两白银,这还没算上吃穿用度的花销,赶上丰收也挣不到10两白银。而查文清老先生当年的藏书和搜集的诗稿,价值竟然可以超过万两白银。在清代,许多小县城一年的地丁银也仅仅收取一万多两。这样一对比,查家可真是大户人家,为了藏书、看书、刻书的开销,很有可能已经超过一个小地方的全年税收了。

由此看来,今天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书籍已经成为我们亲近的朋友,给我们以营养,伴我们成长。让我们一起读书吧!

栏目主持人:李振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