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
提升审批效率,全面推广“拿地即开工”模式,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实行周调度、月推进、季点评、半年全年双考核,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受阻问题,加快宝马X5、纯电动3系等重大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2000个以上、产业项目1450个以上。
促进消费升级。扩大传统消费,提振家电、汽车、餐饮等重点消费。坚持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业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培育新型消费,壮大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平台经济等新经济新模式,加快发展线上消费、体验消费。拓展服务消费,推动医疗健康、养老托育等消费提质扩容,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大力发展冰雪经济,叫响文化沈阳、历史沈阳、山水沈阳的文旅品牌,吸引更多外来消费者。引领时尚消费,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发、首店等新业态,加快培育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持续做好“三篇大文章”。改造升级“老字号”,实施100个智能升级项目、50个精益数字化咨询项目,打造100个数字化应用场景,推进一批企业上云上平台。深度开发“原字号”,支持冶金建材、精细化工、农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加快布局智能机器人、生物技术、新型高端材料等未来产业,推动黎明航空动力产业园、中航发燃气轮机产业化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力争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上取得突破。
加快推进数字沈阳建设。加快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乡村建设,推行首席数据官制度,打造智慧城市信息模型平台,推出更多便民服务应用场景。
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加快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加快培育壮大总部经济。积极争办国家级国际性展会。大力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
3.加快建设创新沈阳,打造新兴产业策源地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积极构建“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 创新格局,全面启动浑南科技城建设,做强沈北科教融合园。加快建设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等国字号平台,筹建辽宁材料实验室,规划建设稀土钢研发平台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孵化能力,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联合技术创新中心,确保新型研发机构达到70家。
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主体梯次培育体系,确保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870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4500家、雏鹰企业突破1300家、瞪羚独角兽企业突破180家,培育“专精特新”企业100户。
构建协同创新机制。深入开展“揭榜挂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全市实质性产学研联盟达到300个。支持科研人员自带科技成果创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建设,大幅提高科技成果本地转化率,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0%以上。
4.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拓展“一网通办”“一网统管”“一网协同”“一码通城”的深度和广度,深入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实现“全程网办”、95%高频便民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8个工作日以内。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全面完成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和区域性综改试验任务。聚力攻坚股权、治理、组织“三大结构”改革,推进竞争类企业混改,开展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市属国有企业整合至10家以内。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完善线上线下服务,打造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新建一批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全年“小升规”200家、“规升巨”20家。
5.加快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建设,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前沿
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启动建设东部旅游大道,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推动100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在都市圈实现跨域通办。加快与抚顺市、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同城化步伐。
强化自贸区制度创新,推进综保区提质升级,努力在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中德产业园能级,面向欧洲引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依托中日产业园、中韩科技园,加强中日韩经贸科技合作,促进项目加快落地。
积极“请进来”“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广交会等商贸活动。加快发展信息技术、医药研发、维修维护等服务外包。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15%。
深化区域合作。力争京沈合作项目突破400个。加强沈大合作交流,促进与辽宁沿海经济带良性互动。
6.提升城市品质能级,打造现代化生态化国际化大都市
按照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定位,高标准规划35个核心发展板块,高水平建设滨水特色功能区、城市更新示范区、高新产业聚合区、公共服务中心区。
完善轨道交通体系,推动沈丹铁路外迁、沈白高铁工程,加快地铁1号线东延线、2号线南延线、3号线、4号线、6号线建设。完善快速路系统,启动长青街南延线、元江街等快速路二期工程。优化路网结构,实施4处铁路道口平改立工程,打通太白山路、辉山西路等断头路。加快电力设施建设,推进远航等输变电工程,建设适度超前、高效便捷的充电设施网络。
持续开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美化文化行动,提质改造老旧小区475个、背街小巷200条,新建改造燃气管网270公里、供热管40公里、供水管网143公里,推进34项街路更新工程,抓好17条出口路及沿线52个村屯环境整治。以公园城市为目标,提升改造公园10座,新建“口袋公园”1000座,新增绿地22平方公里,新建改造慢道300公里。
加快盛京古城综合保护利用。加快打造“百馆之城”“书香沈阳”,推进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中国工业博物馆等十大场馆改造提升,筹建沈阳历史建筑博物馆、东北警察博物馆、沈阳工人美术馆,标准化、个性化、智能化建设城市书房、城市书屋。
举办沈阳艺术节,推进“文化下乡”。创排《顾诵芬》等一批精品剧目。积极推进棋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建设,加快推进“多游一小时”场景项目推广应用。
7.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业配套等产业,重点推进300个亿元以上项目,产业集聚区对县域经济贡献率达到70%以上。实施县城更新行动。
加快“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实施20个美丽田园补短板工程,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区。
8.高标准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展现美丽盛京更高颜值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广先进节能低碳技术应用,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制造企业30家。实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有序压减非电用煤。大力推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绿色建筑等产业发展。
推进四环以内村屯、城中村散煤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不低于300天。
坚持“四水同治”,开展辽河干流、蒲河、柳河等重点流域治理。推进八家子河、秀水河等水质改善攻坚。推动老虎冲垃圾填埋场封场。
积极参与创建辽河国家公园,抓好卧龙湖湿地综合整治。
9.优化公共服务供给,加快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促进更高质量就业。做强“沈阳业市”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年吸引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15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持续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新建改建幼儿园47所。扎实推进“双减”工作,创建义务教育新优质均衡(示范)校85所,新建改建中小学58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在沈高校“双一流”建设。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环境同防”,强化哨点监测、排查管控、疫苗接种,科学精准做好疫情防控,以“铁桶式”防御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推进国家公共体育场馆开放使用综合试点,实施“出门就健身”工程,办好国际赛艇公开赛、沈阳马拉松等精品赛事。
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试点社区扩大到200个,新増家庭养老床位4500张。
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住房保障,做好公租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间)。出台配套措施,落实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10.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奋进担当展现新作为
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全面加强政治建设;全面加强法治建设;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2022年
沈阳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
1.新建改建及维修改造农村公路,优化城市公交线路:新建改建及维修农村公路800公里;调整优化城市公交线路20条。
2.实施城市气、热、供水管网设施改造工程:推进中心城区老旧燃气管线更新工作,提升管网安全运行水平,全年计划改造管线221公里;提高居民取暖质量,改造老旧供热管网40公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143公里。
3.改造老旧小区及配套设施:改造老旧小区475个;完成137条老旧小区配套道路改造。
4.建设城市口袋公园:完成1000个口袋公园建设。
5.保障低收入家庭住房多渠道供给:为3万户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
6.推进困难群体居家养老服务建设:为本市户籍的特困分散供养、低保、低保边缘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经评估为重度、中度、轻度失能的居家老年人建设4500张家庭养老床位,开展老年人能力评估、家庭适老化改造、家庭智能化建设等服务。
7.实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关爱工程:建设150个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采取工会自主、多方联合建设等方式,为站点配备饮水机、微波炉、桌椅、医药箱、充电充气工具等设备,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场所;开展万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体检,提供包含一般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常规检查项目。
8.提高农村低保户、特困人员、困难残疾人、重度残疾人保障标准:农村地区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提高15%以上,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分别缩小至10.58%和9.63%;将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对象范围扩大至城乡低保边缘家庭中的残疾人,将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对象范围扩大至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
9.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实施“出门就健身”体育惠民工程,为公园、广场、社区、村屯、金角银边口袋公园配置安装650套(个)室内外体育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健身需求。
10.提升校园安全监控能力:为全市580所公办中小学(316所)、幼儿园(264所)建设安防视频监控设备系统,并与公安系统进行联网。
辽沈晚报记者 胡婷婷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