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在拍摄王时敏设色仿古山水图。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清初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
近日,“正统气象 ——沈阳故宫院藏娄东画派作品展”可以看到他们的12幅作品。
本报与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张氏帅府博物馆、沈阳博物馆、新乐遗址博物馆等辽沈地区重要文博场所联合,对其常设展、临时展上展出的文物宝贝们进行梳理,分类推荐给您,展示家门口就能看到的稀世珍宝。您有想推荐的文物宝贝也可以告诉本报。
太仓东临大海,西接娄江,古代称之娄东。自古以来经济发达,文明昌盛。这里是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这里还孕育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画派,这个画派不仅统领了整个清代画坛,其影响力甚至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这就是以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清初四王”为核心的“娄东画派”。
爱好书画的读者们,盛宴来了。日前,“正统气象——沈阳故宫院藏娄东画派作品展”开展,在本次展览上就可以欣赏到包括“清初四王”在内的娄东画派代表画家画作20余幅,记者将重点为您推荐3幅“清初四王”作品。
据介绍,“清初四王”指的是王时敏、王原祁、王鉴、王翚。又称江左四王。清初之时,受到清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绘画领域的主导,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相继成为画坛宗师。四人画风接近,按照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四王”属于正统画派,同时也属于人文画家,他们倡导南宗的绘画风格,把宋、元、明各大家的技法融会贯通,形成各自的笔墨程式,并成为一代山水画的领袖,影响了近百年的山水画,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具体说来,王时敏将清初山水画的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笔墨含蓄,苍润松秀,浑厚清逸;王鉴早年曾经得到过董其昌的亲自传授,仿古吸收并转化古人的笔墨结构,形成了自己丰富的山水画语言。其用墨浓润,树木丛郁,沟壑深邃,匠心渲染,皴法爽朗空灵,有沉雄古逸之长;王翚师从王时敏、王鉴,广采博揽,集诸家之大成,熔南北画派为一炉,创造出一种华滋浑厚、气势勃发的山水画风格;王原祁为王时敏之孙,山水画直接渊源于祖父致力于摹古,形式变化丰富。其自称笔端有金刚杵,喜用干笔焦墨,层层皴擦用笔沉着。
在本次展览上,就可以看到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作品12幅,有王时敏墨笔云谷乔松图、王鉴墨笔仿董源山水图、王原祁设色山水图等。
同时,展览还展出娄东派“清初四王”之外其他主要画家作品,有“小四王”之称的王昱、王玖、王宸、王愫四人的作品均有呈现,如王昱墨笔仿古山水图册、王愫设色山水图册、王宸仿黄公望山水图轴、王玖青绿山光水色图等。此外,还有黄鼎、王玖、王学浩、张宗苍、方士庶、董邦达、钱维城等娄东派画家的作品。展览通过再现娄东画派的墨韵、色彩和艺术风貌,让观众更深入了解中国美术史上举足轻重的“娄东画派”,感受其作品的艺术魅力。
关注这3幅“清初四王”作品
王时敏云谷乔松图轴
1637年(明·崇祯十年)
纸本 墨笔 立轴
山峦壑谷,乔松葱笼,村屋错落。用笔用墨皆精心为之,可见黄公望笔意。图左上部自题:“丁丑子月写,寿云谷老先生,八袠王时敏“,下钤“王时敏”白文方印。图左右下部钤“孙煜峰珍藏印”“金巩伯精鉴印”“镂香阁中神品”“惕安珍赏”“希逸”“惕安藏奉常画”“弘一斋书画记”等鉴藏印。
王鉴仿董源山水图轴
1663年(清·康熙二年)
纸本 墨笔 立轴
主峰高耸,侧峰重叠,山涧瀑布,山下溪流;清溪之侧山路曲转,野桥横陈,草庐散布,万木竞秀。此画为拟董源山水,笔法繁复,墨迹苍浑。右上自题七绝一首:“云多不计山深浅,地僻绝无人往来。莫怪披图便成句,柴门曾向翠峰开。”后署款:“癸卯小春,仿北苑笔,王鑑”,侧钤“圆照”朱文园印、“染香庵主”白文方印,诗前引首钤“湘碧”朱文长方印。图右下角钤“养和斋书画”印。
王原祁山水图轴
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
纸本 设色 立轴
远山连绵,峭峰直上,小径通向谷间殿宇;下部为溪岸茂树,左侧石桥、凉亭,翠竹交映;画右坡岸、水榭,陡峰高耸,落户三五人家。笔墨流畅简练,色彩分明亮丽。画上部自题临习古画所感,文后题款:“康熙乙未清和画并题,王原祁年七十有四”,全文前引首钤“御书 画图留与人看”朱白文腰圆双龙印,款下钤“王原祁印”白文方印、“麓臺”朱文方印。图左下角钤“西庐後人”朱文方印,右下角钤“刘海粟家珍藏”朱文长方印。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