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十大文化地标揭榜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29日

沈阳站。受访者供图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张氏帅府。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中街。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北市场。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沈阳故宫。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中国工业博物馆。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新乐遗址。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辽宁省博物馆。辽沈晚报记者 查金辉 摄

◀北陵公园。辽沈晚报记者 王迪 摄

沈阳以文化城、以文兴城、以文创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沈阳的哪些地方最能注解沈阳历史?诠释沈阳文化?最能凝聚沈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代表沈阳的文化名片?

随着本报今年6月起启动“发现最美沈阳”之“文化地标”系列展选活动,20多个文化地标经广大市民热情推荐,通过辽沈晚报及新媒体平台得到了展示,让沈阳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魅力充分展现。

近日,本报邀请专家和资深媒体人组成专家评委团,从文化内涵、地理标志、艺术审美、现存状态、社会影响力等五个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最终评选出独属于沈阳的十大文化地标。

沈阳故宫

目前国内仅存的两大古代皇家宫殿建筑群之一

沈阳故宫博物院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以清前期皇家使用的宫殿为基础建立的历史艺术类博物馆,至今仍完好地保持着清代盛世的原有风貌和清代盛京宫殿建筑群的完整形态结构。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

沈阳故宫不仅完好地保持着清代盛世的原有风貌和清代盛京宫殿建筑群的完整形态结构,而且还收藏有许多珍贵的清初历史文物。现存包括诸多国家一级品在内的数万件清代宫廷御用珍品和明清文物收藏,具有鲜明的自身特色。1961年被列入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日,荣登《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新乐遗址

沈阳人文历史的源头

如果有爱好历史文化的外地的朋友来沈阳,一定要带朋友来新乐遗址走走转转。新乐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聚落遗址。作为沈阳人文历史的源头,1973年,新乐遗址一经发现,便在国内外考古学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新乐遗址从1973年开始进行考古发掘,经过几代考古人的努力,出土了木雕鸟、筒形罐、斜口器等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物。新乐遗址将沈阳地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上溯到7000余年前,填补了辽河下游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空白。

辽宁省博物馆

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

早在1949年7月7日,我省就有了新中国建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东北博物馆,这是如今辽宁省博物馆的前身,当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

辽宁省博物馆以藏品丰富、特色鲜明而享誉海内外,馆内珍藏有包括《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商代兽面纹大鼎、鸭形玻璃器等顶级藏品在内的文物近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万件。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专题博物馆 全国唯一

一本残缺不全的台历,一处处深深浅浅的弹痕……这是一段每个沈阳人都不能忘却的历史,在沈阳市大东区望花南街46号,这个距离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发生地——“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附近的地方,一座翻开的台历型建筑,就是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是国内外迄今为止唯一一座全面反映九一八事变史的专题博物馆。

除了标志性建筑残历碑,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九一八事变和东北14年抗战为主轴,真实反映日本军国主义蓄谋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历史真相,重点突出东北军民14年抗战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全面再现东北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浴血奋战的抗战历史画卷。

这里对沈阳人有着特殊的意义,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它,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它,时刻在警醒世人,铭记历史,共筑和平。

北陵公园

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鼎鼎大名的“一宫两陵”包括沈阳故宫,清福陵和清昭陵。其中于1927年辟为公园的清昭陵因位于沈阳市区北部得名北陵公园,是沈阳市最大的公园,占地330万平方米。它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沈阳名胜古迹之一,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汉满蒙民族文化交流的典型。

北陵公园既有古老的传统建筑,又有现代化游园设施,既可以透过北陵的建筑去回味清朝历史,又可以从公园内散步或是唱歌休闲的市民处,体味都市慢生活的气息。置身园中,抚今追昔,令人感慨万千。

张氏帅府

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张氏帅府博物馆是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帅府遗址上建立起来的,是张作霖及其长子伟大爱国者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名人故居。

这里楼宇林立,庭院相连。放眼望去,雕梁画栋的四合院、水榭亭台的帅府花园、恢宏气派的大青楼、欧式风情的边业银行、帅府办事处、红楼群以及小巧雅致、中西合璧的小青楼、赵一荻故居,错落有致,交相辉映。充满浓郁民国文化特色的张氏帅府博物馆,以其恢宏的建筑、精湛的装饰艺术,丰富的历史人文内涵,赢得了“东北第一名人故居”的美誉。

中国工业博物馆

打开沈阳工业记忆的钥匙

在充满年代感的旧厂房中一探工业文明的秘密,在机械与时光交错的齿轮中回顾复兴的进程。位于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与北一西路交会处的中国工业博物馆,是打开沈阳工业记忆的钥匙,也是了解沈阳工业文化最不能错过的所在。

博物馆的展物中含有多项“工业之最”,还陈列着由沈阳第一机器厂制作的第一枚金属国徽(1:1仿制版)、2元人民币(第三套人民币)上印制的新中国第一台普通车床等。是沈阳当值无愧的文化地标。

沈阳站

东北地区第一大站的岁月流金

沈阳站,曾经是东北地区第一大站,这个外地人来沈的“第一眼”因其建筑风格独特等原因受到人们关注,也成为不少来沈人员不能错过的“合影地标”。

沈阳站始建于1899年,原名“茅古甸”,由“谋克敦”音译而来,意即“奉天”,也叫“奉天驿”。1946年后,“奉天驿”更名为沈阳南站,1950年5月1日,沈阳南站正式改名为沈阳站。每天有许多的沈阳人从这里乘车去往其他城市;也有许多外地人在沈阳站下车到达沈阳。

北市场

还原“老沈阳的旧时光”

在沈阳提起“北市场”这三个字,大家脑海里立刻会闪现出一家人其乐融融地一起逛庙会的场景。没错,这里举办的享誉全国的皇寺庙会,是沈城老百姓最爱逛的好去处,也是外地游客来沈后的重要打卡地。而这个地方,大家更愿意叫它“老北市”。

北市场最著名的建筑当属始建于1636年的莲花净土实胜寺(皇寺)了,被沈阳人世代传颂的八景之一——皇寺鸣钟,即在此处。这里是一片汇聚了多元文化的神奇之地,有全国唯一的锡伯族家庙。这座家庙见证了锡伯族一路西迁的历史壮举,感动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让多元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中街

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盛京皇城是沈阳的建城之始、立都之根、文化之魂,是东北地区历史文化遗存最集中的区域。皇城内近400年历史的沈阳中街,是中国第一条商业步行街,中国十大著名商业街,迄今为止中国内地最长的商业步行街,从前清皇封御赐的荣耀,到今天遐迩闻名的繁华,中街见证了沈阳商业文明的发展历程。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

专家评审团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荆绍福

沈阳市档案馆原馆长、沈阳市政协文史顾问

张伟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学会副会长、辽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沈阳文化产业服务协会会长

曲彦斌

曾任辽宁社会科学院民俗学文化学研究所所长、《文化学刊》创刊总编辑、国际知名的民俗语言学家

谢中山

辽宁省文化产业协会副会长、辽宁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

张献和

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学刊》杂志社社长、总编辑

王焯

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研究员

高建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编辑研究部主任、研究馆员、沈阳市文史研究馆特聘研究员、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东北抗联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

杨爱璐

鞍山师范学院一带一路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首批辽宁“兴辽英才”文化产业领军人才、国家文化产业项目库专家、辽宁省文化产业智库首席专家

郭俊东

沈阳市文物保护协会副秘书长

陈赫

辽宁文保志愿者团队队长、大东区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

郑英杰

沈阳历史遗迹研究者、北大营营房旧址发现者

张松

辽沈晚报主任记者、资深媒体人

刘臣君

辽沈晚报首席记者、资深媒体人

沈阳十大文化地标

(排名不分先后)

沈阳故宫

新乐遗址

辽宁省博物馆

张氏帅府

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北陵公园

中国工业博物馆

沈阳站

北市场

中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