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召唤新作为。在辽宁加快构建“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沈阳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进程中,皇姑区明确站位,锁定“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方向,坚定持续地向高质量发展的总目标全速进发。
锚定高质量,奋进正当时。“十三五”期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皇姑区锚定科创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做优产业生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项目建设、释放创新动能、不断改善民生,发力建设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
重点项目开工按下“快进键”
C6科创走廊上,18家行业头部企业入驻辽宁省信创产业园;万科西窑、旭辉巴山路南、华润三台子等一批牵动力强的项目落地开工;中石化、中国平安等多家总部企业迁入,全区楼宇入驻率达84.8%;金昌商务中心、利星行等高品质项目吸引人气,华润万象汇加速打造新商圈……
皇姑区坚持项目在经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不动摇,搭平台、建园区、引龙头,持续抓紧抓实重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十三五”完成实际投资602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0.5%。
步入“十四五”,皇姑区把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作为主战场,聚焦“三个一”目标,向着建设“一枢纽四中心”、在全省当好“四个示范”加快迈进。聚焦“数字沈阳、智造强市”战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建设高质量项目群,重点产业项目开工落地纷纷按下“快进键”。其中,科创类重点项目建设步伐越来越快,目前主城区在建20个科创园区类重点项目,预计年底各级各类园区总数将达到50个,园区总面积将由45万平方米增加到60万平方米。在首府科创园的C6科创走廊上,在建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已达到58个,总投资415.2亿元,今年已完成投资74.6亿元。首府科创园、首府科创城、中化环境科学园、旭辉数字经济产业园等投资超40亿元的产城融合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
文旅类主导产业项目实现新突破。北斗巷特色街、启点体育公园、利星行凯悦酒店、华润万象汇、万象世界等文旅产业项目已落地并开始建设,结合即将落地的舍利塔数字文旅产业园项目、三台子“工人村”特色街项目,将为皇姑区带来更深层次的人文底蕴,增加更多的城市内涵。
科创产业发展迈上“新赛道”
产业兴则城市兴,有力的产业支撑是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皇姑区坚定科创产业目标,有效组织模式创新和要素集聚,科创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的产业形态、从少到多的项目建设,产业方向更加明晰、产业生态持续优化。
今年6月,皇姑区打造的“三地五园”数字经济产业创新平台正式启动运营,在皇姑区内建设“沈阳数创工场、沈阳智优沃数字经济产创加速平台二期”两个科创载体,在北京、海南同步设立三个飞地创新港,以数字经济产业为重点,共同打造协同创新的“科创飞地”,建设面向海内外的技术、人才转移转化窗口。这也意味着皇姑区科创产业迈上了“新赛道”。
目前,首府科创园、环境科学园、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产城融合项目开始全面建设,开发区产业用地总面积增至220万平方米,产业建筑面积占比达40%。高效利用存量楼宇,打造平台园区,沈阳科技创新中心、沈阳科创工场等实现满园运行,沈阳星云产业加速器、沈阳苏青创新社区等一批平台园区落地运营。
科创产业规模与数量实现双突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各级各类双创载体48个,面积超50万平方米,年均增速50%以上。省级瞪羚企业实现两年倍增,3家企业进入科创板,高成长性企业梯队培育进入崭新阶段。
科创产业打开发展新格局的同时,文旅项目也迎来了多点开花。如今步入全新的发展阶段,皇姑区将继续锚定科创和文旅两大主导产业,通过做强科创产业、做实文旅产业、狠抓产业项目等举措,让经济发展有速度更有质量。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因子”
以创新谋发展,向改革要动力。
皇姑区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抓突破、优机制、定举措,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改革创新成果,不断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增添活力。
皇姑区突破工作壁垒,创新推进“区街贯通”改革,在解决问题中,倒逼制度创新,列入沈阳市制度性创新经验成果之一。区街贯通直接打通了部门与部门、街道与部门间的“篱笆墙”,实现街道“吹哨”部门“报到”,杜绝推诿、互相补位,全面提升行政效能。“站西里”燃气改造工程等一批历史遗留民生问题得以“抱团”解决。
在创新改革上下功夫,皇姑区啃下了一系列“硬骨头”:优化机构设置,顺利完成党政机构、事业单位改革,恢复街道管理体制、调整街道建制;破题街道经济,试点街道的市场主体总量平均增速超25%;推动建立一体化、一站式招标服务模式,政府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实现全流程监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成厂办大集体和混合所有制改革任务。
试点先行人社服务“快办行动”。2020年,皇姑区被人社部确定为沈阳市唯一的“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国家级改革试点,区内多部门联手,进行体系重塑、流程再造,结合实际把63项服务纳入“打包事项”,在一个工作区域实行综合柜员制一站式受理,实现“一套材料”“一站受理”“一次办结”。通过关联事项“打包办”、高频事项“提速办”等多项创新举措,率先完成了改革试点任务。
营商环境提升打出“组合拳”
“十三五”以来,皇姑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关乎全局的战略工程,全力推进从“办件”向“办事”转变,以政策“撑腰”和服务保障打出组合拳,倾心聚力服务企业和市民。
深化“放管服”改革,皇姑区打造“一站式”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窗制”综合受理,申请类政务服务事项100%实现“最多跑一次”;优化市场准入、准出机制,企业设立登记实现1小时办结;“视频审批”“政务服务一号通”“人社服务快办行动”等一系列举措赢得广泛点赞……如今,“皇姑办”已经成为品牌,让企业和市民感受到有温度的政务服务。
全力服务项目企业,通过“万人进万企”“项目管家”“营商下午茶”等举措,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和经营难题,企业诉求解决率95%以上;同时,加大产业扶持力度,“皇钻十六条”政策迭代升级,累计兑现扶持资金近亿元。营商环境“软实力”正在转化为助推发展的“硬道理”,皇姑区市场主体总量稳定增长,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
民生改善 体现“皇姑温度”
群众期盼处就是民生保障的发力点。“十三五”以来,皇姑区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组织全区力量、资源向民生倾力,把民意、民愿清单化,同时将“问题清单”变成“履职清单”,努力将民生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这也体现着皇姑区下定决心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皇姑温度”。
持续加大投入,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基础教育投入累计支出4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所,新增学位1.3万个。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深化“一核四片”集团化办学模式,皇姑区成为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区。
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成为老百姓坚实的“医靠”。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三覆盖、三提升”,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覆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慢性病等重点人群全覆盖,硬件条件提升、业务水平提升、服务效果提升。
办好养老各项事业,增强群众幸福感。加强基本养老服务,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7个;引进品牌养老项目,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推进老旧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工程。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纾解百姓的烦心事。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9%以内,落实稳就业政策,实施援企稳岗和困难群体救助等保障措施。
皇姑区在“十四五”开局之年正稳健起步,为高质量发展积蓄力量。以奋进之姿奔跑在高质量发展跑道上,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创新型城区,皇姑,未来可期。
辽沈晚报记者 朱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