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书记杨丽华:

在铁西36年感受见证城市变美变好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22日

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道九委社区书记杨丽华。受访者供图

从毕业到现在,从工厂到社区,沈阳市铁西区兴华街道九委社区书记杨丽华在铁西区工作生活了36年,她以亲身经历见证了沈阳铁西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家乡越变越美。虽然这其间有挫折有困难,但她积极行动寻找机遇,从工厂政工干部应聘成为社区工作者,在基层社区工作岗位奉献了20年,“越是在基层,越是能发现百姓的善良,越是能体会到沈阳变化的美好。”

1985年,杨丽华毕业分配到沈阳第二毛纺织厂,从此开始铁西人的生活。“我家最早住在铁西区光明街,当时路过冶炼厂时,穿的连裤袜随着吱吱的响声裂开一个大口子,那是大烟囱排出的污染物造成的,当时的袜子质量也是太差。”杨丽华说:这个经历虽然说现在看来有些夸张,但确实是当时沈阳环境不太好的一个记忆。“当时没敢想什么时候沈阳变得天蓝水清、空气清新啊。但你看现在,工厂搬走了,住宅楼盖起来了,地铁通了,路也宽了,尤其是空气好得很。铁西区成了宜居宜业的人口大区了,就是因为整体环境好了,人们愿意在这里居住。”

在企业工作17年,杨丽华成长为厂部干部,先后从事技术、政工等工作。随着改革大潮经历二次破产,“二毛”被沈阳黎明服装集团接收。

“由于企业不景气,我打算找新工作。2002年正赶上社区换届招聘,经过面试、笔试等程序,2002年5月我成为铁西区社区工作者。”杨丽华回忆,经历了工厂的起落,虽然给我带来一些挫折和困难,但咱们沈阳人不等不靠、不怨天尤人,只要你有能力有行动,社会上还是有好多工作机会的。“因为这一点,我也喜欢沈阳,因为只要你肯奋斗肯付出,这个城市就能给你施展能力的机会,无论是在工厂还是在社区,即使我不来社区,到别的地方也能找到一份工作。”

从大工厂的干部到基层社区的一员,杨丽华很快适应了角色的转变,并且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扎根基层一干就是20年!“当时社区在一个不到十平方米的民房里办公,由于空间狭小、转身都困难,穿的裙子裤子经常被桌角刮坏。”杨丽华的记忆清晰:随着铁西的大发展,社区变大变强,多个社区经历了合并,办公用房由原来10平方米到80平方米,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在千余平方米以上的也很多。“社区用房变大、设施变好,并不光是为社区工作者改善工作环境,主要是为百姓提供了更好的办事场所,并且还有了社区活动的空间。”

20年的不懈努力、踏踏实实,杨丽华从一名社区工作者成长为居民信赖的知心大姐,她扑下身子为居民办了好多实事:给24年的老楼院安装路灯;解决困扰了5年多的吃水难问题;将垃圾成堆的泥洼地改造成邻里休闲文化广场;发动社会力量为患尿毒症群众捐款2万余元;创建邻居节、爱心传递日、微心愿、石桌议事会、邻里互助卡等服务载体。“早晨6点到锅炉房协调供暖问题;雪水浸湿了棉鞋换上雨靴继续站岗;一天最少“跑”两万步最多3万步……”这是2020年年初疫情防控期间,杨丽华在朋友圈的部分工作记录。

杨丽华说:今年沈阳开展的践行“两邻”理念专项行动,对社区工作者是机遇也是挑战:党建聚邻、服务暖邻、科技安邻、社会助邻、和谐睦邻、文化亲邻六大工程,每一个工程做起来都不容易,但每一个做好了也都造福居民。“现在天气好了,走在小区里,左邻右舍都是有说有笑,老人孩子都挺开心,社区环境好,邻居之间也彼此关爱和谐。老人说房子都升值了,儿女给咱买了新房子,咱都不愿意搬走啊!”

看到居民乐在其中、享受生活,杨丽华更明白社区工作者工作的价值所在,“我爱沈阳,因为她越变越好越变越美,像我这种在基层工作的,体会更直接更深刻,大家都看在眼里的,院里环境有一点变化,他们都会为我们点赞,也会欣喜,当然这时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心情更甭说了,就是有多大劲使多大劲,和大家一起往前奔。”

辽沈晚报记者 吉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