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于佳乃佳

——沈延毅书法艺术赏析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17日

释文:相逢萍水亦前缘,负笈津门岂偶然。扪虱倾谈惊四座,持螯下酒话当年。险夷不变应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待得归农功满日,他年预卜买邻钱。

□李洋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辽宁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沈延毅(1903.12.29—1992.2.23)辽宁盖州人,字公卓,晚号天行健斋主。历任东北博物馆研究员,沈阳文史馆馆长,辽宁省政协常委,沈阳市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名誉主席,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启功先生在1984年奉题沈延毅先生法书展览一诗云“白山黑水气葱茏,振古人文大地同。不使龙门擅伊洛,如今魏法在辽东”,对沈延毅先生书法艺术成就和高度给予了公允的评价与历史定位。

沈延毅先生幼年受其父沈庆飏(清末拔贡)影响与指授初习唐楷,以颜鲁公用功尤勤,并下涉深得颜书精髓的晚清碑学大家何绍基。后受“碑学中兴”及康南海的尊碑思想主张影响,进而沉浸北碑,在《张猛龙碑》《龙门二十品》《黑女碑》《郑文公碑》等窥得万千法门,并力行“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之思想,完成入古而能化古、化古而又出新的终极蜕变,形成沉雄、朗峻之碑体行书风貌“沈家样”。上承北碑衣钵、下启后学来者,在二十世纪中国书坛卓尔不群熠熠生辉。

观之通篇真气弥漫,用笔老辣苍涩,八面出锋。并能理性化其碑刻棱角刀锋直取魂魄,达到了不刻意求工而又能工的自由境界,正谓“透过刀锋看笔锋”。通篇点画起始精准到位,腾挪翻转处处生机,气血充盈真气满纸,体现了沈延毅先生对用笔及线质的超强感受力和驾驭力。结字奇崛饶有“生趣”。章法虽字字独立,然张驰有度气脉畅达,墨色枯润相间。每屏起始自然错落、不计工拙,达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超然境界。通篇行书中夹以个别草书,如首行“亦”“前”、二行“然”、四行“当”“变”“应”、六行“归”等字,使得通篇结字繁简相映成趣。书风气格磅礴宏大与诗文内容乐观豪迈达到完美统一。

作品虽未署年代款,然按其书风及名款特点大致可判定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初之间,是沈延毅先生此时期佳作,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沈延毅先生所取得的碑学成就与高度为后世学书习碑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学书价值和参考意义,泽被书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