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警方反诈宣传全面上阵。警方供图
沈阳警方通过升级完善预警系统,在与电诈分子的“时间竞赛”中赢得了主动。警方供图
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重新梳理诈骗与反诈骗20年斗争的波涛暗涌。
正邪之间的较量从来没有停歇。
在无数人的努力下,胜利的天平倾向正义的一方。
据沈阳警方公布,在12月份的前两周时间里,沈阳共发生“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21起,被骗金额总计270万元。被骗人员中,2男,19女,平均年龄45岁。包括退休人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和教师、学生、医生。
警方公布了其中部分数据:
12月2日,沈阳某区商务局一名工作人员(女,48岁)被骗8.9万元。
12月3日,沈阳某退休人员(女,76岁)被骗12.2万元。
12月6日,沈阳某大学在校学生(女,18岁)被骗2.3万元。
12月8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某医院工作人员(女,32岁)被骗10.7万元。
12月10日,沈阳某大学附属小学教师(女,49岁)被骗16万元。
12月11日,中国石油某销售公司工作人员(女,43岁)被骗61.8万元。
冒充公检法诈骗,从诞生那天起到现在,已经足足有20年。
对此,沈阳公安反电信网络犯罪查控中心重新梳理诈骗与反诈骗20年斗争的波涛暗涌。这是一场守护者和犯罪者的竞赛,从人力、意志到科技,正邪之间的较量与追逐从来没有停歇。
2000年-2009年
亲缘组团式诈骗
顺藤摸瓜式打击
21世纪初,随着电话、手机的普及,电信诈骗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一开始,诈骗分子往往聚集在一个区域甚至一条街,冒充警方、司法机关实施诈骗。
诈骗分子买来电话号、地址等个人信息,统一邮递贺卡,谎称中奖,坐等受害者上钩。如果有人打来电话,就诱导对方一步步交各种“保证金”“所得税”,直到受害者发现不对劲或被彻底掏空。
在一些地区,这种诈骗模式曾经一度被视为可以光宗耀祖的赚钱方式,靠着宗族关系,同村、同镇的人甚至组团干起了诈骗。尽管那时诈骗手法粗糙,但这个黑色行业从此生根和蔓延。
2004年,公安部组织开展了“打击整治利用短信息和网络诈骗犯罪的专项行动”,第二年,又针对一些重点地区实施“手机违法短信的专项治理工作”。
各地警方也结合公安部的部署和本地发案特点,依托刑侦部门,开展了针对电话诈骗、短信诈骗的打击。那个时期,大家对这类犯罪没有全面的认识,只能按照传统侦查思路顺藤摸瓜。警方接到报案后,顺着收款账户、电话所在地一查,基本就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位置。碰到个别学会网络电话的“聪明人”,警方只要找到银行转账记录,也比较容易逮到幕后黑手。因为犯罪者和受害人跨了多个省市,需要警方多地转战,和各地的警方、银行、电信等部门沟通协作。
2009年-2015年
公司化特征明显
警方反制方式升级
2009年之后,诈骗犯罪开始了第一次升级。一些诈骗团伙从熟人结伙的小作坊,进化成了公司化犯罪:招聘员工、组织培训,伪装成正常的公司“开展业务”。公司内部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办卡、有人负责打电话、有人负责采购、培训甚至考核。
随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犯罪团伙也开始制作钓鱼网站、利用伪基站发送短信、制作木马、盗取QQ等等。与此同时,国家层面已经预判到新型犯罪的风险,开始部署通信和互联网行业予以反击。
调查取证,是打击电信诈骗的难点之一。
诈骗犯罪分子在隐藏作案链条、反侦查、反取证上下足了功夫。比如使用虚拟网络电话,多次转换不同身份使用电话,找车手取款、频繁更换诈骗窝点等等,给警方顺藤摸瓜制造重重困难。尤其是银行卡转账,他们掌握到规律之后,开始使用多级银行卡,从一级账户不断往二级、三级甚至五级账户转移。骗子转一次账,警方往往要跑几个月才能完整调查出资金链条。
当时,公安部经过与最高检、最高法共同研究,开创了紧急止付和原路返还两个机制,被害人发现被骗报警后,公安机关可以直接对涉案资金进行冻结,对确属被骗的,原路返还给被害人。
沈阳警方通过升级完善预警系统,在与电诈分子的“时间竞赛”中赢得了主动,针对发现的潜在被害人,市、区、派出所实施警种联动,确保“找得到人、见得着面、说得上话、止得了损”。日前,成功拦截劝阻了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警情,保住了当事人1100余万元资金。
2016年-2019年
产业化、外溢化特征明显
全社会反诈格局雏形初现
2016年前后,越来越多的诈骗犯罪和大数据、身份信息泄露联系在一起。通过互联网,骗子能更加精确地锁定目标。
2016年最流行的是刷单;2017、2018年是杀猪盘和冒充公检法;2020年疫情开始,网贷诈骗特别猖獗。骗子可以偷渡到境外,但警方出境就比较难了。那个时期,很多公安机关意识到,与其耗费精力去打,不如在宣传方面发力,只要老百姓有了识骗防骗的意识,骗子就不能得逞。全国范围内各种宣传手段全面上阵。银行柜台、电信营业厅、ATM机,所有跟电信诈骗环节有关的地方,反诈宣传、工作人员提醒防骗,成了全国性的标配。营业网点的工作人员,“防范诈骗”“全民反诈”这些词,也开始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沈阳警方通过不懈努力,在即将告别2021年的时刻,迎来了“警情总量大幅下降、被骗资金持续缩减”的历史拐点,“不敢骗、不能骗、骗不成”的反诈高地日臻坚固。
诈骗与反诈骗AI对决
反电诈不可心存侥幸
投资类骗局、杀猪盘、虚假征信诈骗等突然攀升,也在差不多同一时期,诈骗团队开始使用更高级的互联网技术。比如用AI打初筛电话、操纵大量账号、模拟语音,甚至智能换脸,试图绕过人脸识别。
有的诈骗APP把服务器放在国外,无需实名认证,还能多次跳转,无从追查;有的使用VPS、VPN虚拟机,躲避公安侦查;为躲避资金溯源,有的诈骗团伙甚至直接用比特币交易。打击反诈骗过去常用的信息、资金溯源,都遇到重重困难。诈骗与反诈骗,在大众未曾关注的地方悄悄进入了AI对决的时代。
魔要高一尺,道就要高一丈。这场正邪斗法还远远没有停止。不论是反诈警察,还是互联网公司安全人员,抑或是反诈宣传志愿者,都在不断重复一个观点:千万不要侥幸。无论是老人、妇女、高级知识分子还是政府官员,每个人都可能是诈骗的高危对象。
你以为自己了解了很多诈骗的手段,不会上当,但诈骗手段也不断花样翻新,制造普通人和他们的信息差。
许多黑色产业链上的人正盯着你的信息,寻找你丧失警觉的时刻。
数以十万计的警察、无处不在的反诈宣传,以及致力于用科技对抗诈骗犯罪的工程师们,一直在努力建造一道安全的护墙。
打击、宣传,加上AI技术+大数据计算能力带来的强大风控能力,随着这三种力量的结合越发紧密,20年来反诈战线所期盼的“走在骗子前面”也许会成为可能。这场正邪对抗尚未结束,但在无数人的努力下,胜利的天平正在向正义的一方逐渐倾斜。辽沈晚报记者 吕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