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锦芦苇湿地究竟有多大?这些年有变化吗?一项持续35年的卫星监测表明,盘锦芦苇湿地迎来逐步恢复态势:2008年以来,盘锦芦苇湿地面积稳定保持在800平方公里以上。
近日,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以下简称“沈阳大气所”)发布报告显示,1986年盘锦芦苇湿地面积为922平方公里,而且进入近20年的逐渐衰退阶段,在2005年面积减少至“波谷”的781平方公里,减幅达15.29%。之后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盘锦芦苇湿地面积出现逐步恢复态势,其中2014年达到845平方公里。
沈阳大气所是利用NOAA、MODIS和FY等系列卫星,在对盘锦芦苇湿地开展空间分布监测中发现其面积呈阶段性变化的。2005年之前,芦苇湿地面积较大幅度减少,直接原因是人类围垦、养殖、石油开采等活动对沼泽过度开发,并最终导致湿地蓄水、净化、调节气候、防止盐水入侵陆地等多种生态功能不断衰退。
盘锦芦苇湿地面积萎缩,引起了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随着《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等政策的颁布实施,相关恢复措施的落实,盘锦芦苇湿地面积得以逐步恢复,表明我省针对盘锦芦苇湿地的恢复工作取得成效。
盘锦红海滩,是翅碱蓬这种植物聚集形成的。同期,沈阳大气所对盘锦双台子河口翅碱蓬湿地空间分布进行了监测。35年间,当地翅碱蓬湿地面积出现大幅波动态势:1985年至1999年大幅增长;1999年至2005年波动减少;2005年至2014年逐年增加,由4.2平方公里增加到37.1平方公里,恢复效果较好;2014年至2017年又急剧退化,面积减至12.1平方公里;2017年至今,随着实施潮沟疏浚及降滩工程、“蓝色海湾”等措施整治修复,翅碱蓬逐渐恢复,目前已达到28.8平方公里。
沈阳大气所相关负责人表示,1998年至2021年间,盘锦芦苇湿地植被覆盖年变化呈现明显上升趋势,植被覆盖好转除受气候变化影响外,与有力的湿地恢复和保护措施有较大关系。盘锦芦苇湿地植被变好,还带动辽河三角洲湿地固碳量和固碳能力的增加,近30年每平方米年平均固碳能力达1.5千克,每10年固碳量每平方米约增加0.073千克二氧化碳。
辽沈晚报记者 胡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