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中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

争创国家级肉牛特色产业集群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10日

到“十四五”末期,沈阳市辽中区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比“十三五”翻一番,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保持与经济增长同步。努力把辽中打造成为沈阳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承载区,沈阳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的增长极。

12月7日,沈阳市辽中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区长卜世杰在《辽中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上述工作目标。

近海控股集团整合运营 年利税突破3000万元

《报告》提出,全面启动沈阳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辽中片区建设,促进综保区近海园区跨境电商、保税加工、保税仓储等产业集聚,发展开放型经济。实施近海控股集团整合运营,打造全区经济发展第二动力源。

通过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近海控股集团下属子公司优化重组,提升集团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完成控股集团资本市场主体信用AA评级,启动集团下属优质企业新三板上市程序。加快推进竞争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股权结构、治理结构、组织机构。深化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创新国资监管方式,推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2年底,力争集团总资产达到100亿元,营业收入50亿元,年利税突破3000万元。

争创国家级肉牛特色产业集群

2022年,辽中区将实施10万亩黑土地保护示范区和4900亩高标准农田项目,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培育壮大蔬菜、肉牛、淡水鱼等高效特色农业产业,深入推动“供销惠农·双减双增”试验示范项目,确保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持续推进芃泰肉牛小镇、北方肉牛交易市场等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特色产业集群。依托农业深加工龙头企业,推进五大产业链的深度开发,夯实泛珍珠湖农业园区产业基础。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新发展15个电商村,加强与京东、腾讯等企业合作,启动辽中电商数据中心建设。围绕推进辽河国家级湿地公园和蒲河欢乐谷建设,开发以玫瑰花、稻田画、温泉资源综合开发为主题的民宿特色小镇,发展新型文旅康养产业。

培养科技型中小企业打造数字辽中

《报告》提出,未来五年辽中区将聚焦主导产业,实施补链、扩链、强链工程,全力推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工建设。坚持创新驱动。统筹各类创新主体,推动军民融合、产学研用协同发展,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坚持开放引领。推进综保区近海园区制度创新,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的口岸服务平台,打造沈阳高水平对外开放新的桥头堡。坚持数字赋能,加快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辽中建设。

坚持三产兴区。发展“五型经济”,加快商贸物流产业集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高端化、集约化发展;引入新兴业态、高端项目、知名品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品质化、便利化发展;不断壮大服务型经济。着力构建“枢纽+开放”通道体系,打造高层次开放平台载体,做实做优开放型经济。做大跨境电商运营平台,完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流量型经济。

辽沈晚报记者 王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