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能把故事讲出来 才是真正读懂一本书

辽沈晚报 2021年12月05日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旧中国北平一位人力车夫祥子的悲惨故事。

很多作家会将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文章的立意写进书里。《骆驼祥子》的结尾是阅读时千万不能错过的。

“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老舍在小说《骆驼祥子》结尾说的这段话不仅为祥子的大半生勾勒出一幅画像,而且也预告了他人生的结局。

如何阅读批判现实的悲剧作品?

主持人:李振村

有人说,如果你想赏一幅旧社会风情画,你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品一杯人生百味酒,你也可以去看《骆驼祥子》;如果你想听一听老北京方言戏,你还是可以去看《骆驼祥子》。

不过,老舍先生这部小说是批判旧社会现实的悲剧故事,老舍在《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一文中说:“在我放下笔的时候,心中并没有休息,依然是在思索:思索的时候长,笔尖便能滴出血和泪来。”

那么,对于涉世未深的初中生来说,应该如何更好地把握这本中学语文必读名著的精髓呢? 又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带来更多的思考呢?

破题者:徐丹

沈阳市实验学校高级教师,曾多次主持省级课题,获省级优秀课一等奖,区骨干教师,区十三五科研成果奖获得者,第十四届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指导教师。

1阅读长篇小说要做好阅读规划

1936年,老舍于青岛完成了《骆驼祥子》,他曾说过,“《骆驼祥子》是我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重头戏’,好比谭叫天唱《定军山》”。

因为是长篇小说,所以在阅读前,我们要对整本书的阅读做好规划。本书共24章,我们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制订阅读任务。建议用4周左右的时间,完成整本书的阅读。

首先,用一周的时间快速通读全书,每天阅读三章;接下来,用一周的时间,对书中标出的精读篇目进行二次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做批注。

批注的方法十分重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感悟、知识的牵引、手法的分析、疑问的记录、留白的填补等方法对文本进行细读下的批注,从而掌握高效、便捷、可操作性强的阅读方法,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水平。

然后,在完成精读以后,用一周的时间,选择不同的专题,进行专题阅读;最后,第四周把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读一本书,到了自己可以讲出来的时候才是真正读懂了。

2了解背景能帮助理解小说内容

《骆驼祥子》这部作品的灵感来自老舍的一位朋友偶然谈起的一位北平车夫。朋友说,那位车夫将自己的车买来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最终还是无法摆脱贫穷。老舍当时心中深觉“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朋友还讲到一位车夫被军队抓走,逃出以后偷偷牵回了三匹骆驼的故事,这引起了老舍极大的兴趣。于是他开始广泛地搜集资料,仔细地构思情节,还四处打听骆驼有何生活习性。

那时候的老舍虽身在齐鲁,但他从小便生活在北京,对北京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态了如指掌,于是以车夫祥子为主人公,以老北京世俗风情为背景,创作了《骆驼祥子》。而主人公祥子的人生也一样是三起三落。

祥子出身乡下,在他18岁的时候父母去世,又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在旧中国农村破败凋敝的大环境下,他怀着一颗朴实又固执的心,来到北平谋生。在尝试了许多体力活儿后,祥子发现拉车很容易赚到钱,便一心想买辆自己的车。他凭着勤奋与坚毅,省吃俭用了三年,终于实现了这个理想,成了能够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

然而在军阀混战的恶劣环境下,他的车很快被逃兵掠走,只剩下三匹骆驼,“骆驼祥子”的称号由此而来。然而倔强的祥子并未放弃,他更加勤奋地拉车攒钱,可还没等买车,他所有的积蓄就都被孙侦探敲诈一空,祥子的车又成了泡影。

后来祥子与虎妞结婚,又有了一辆自己的车,但是好景不长,虎妞死于难产,祥子失去妻子的同时也失去了车,自己也大病一场。祥子病愈后到夏家拉包月,被夏太太勾引而得了“脏病”。

经历如此磨难的祥子却依旧未被打倒,他得到曹先生的指点,决定去找小福子,开始新生活,不料小福子已经上吊自杀,这使祥子对生活彻底绝望了。于是他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猥琐、肮脏、厚颜无耻,曾经勤奋、朴实的祥子成了专为人出殡打幡的行尸走肉,旧社会就这样将一颗勤劳、善良、坚毅的心吃掉了。

3要从社会和个人角度多方面思考

老舍出身于旗人家庭,从小就生活在北京。在他不到两岁时,父亲就在抵抗八国联军入侵时战死,自此,他便由母亲一人养大。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使得老舍对普通百姓生活的艰难有了深刻的体验,使他萌生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

老舍显然已经认定,在一个病态社会里,要改善无产阶级的处境就得要集体行动;如果这个阶级有人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求发展,只徒然加速他自己的毁灭而已。《骆驼祥子》是一本深含个人情感的小说,在这里老舍具体写出他对个人单独救国的必然徒劳所感觉到的新信念。

读完整本书,我们可以与时俱进地深入思考:造成祥子的悲剧固然有社会原因,小说惊心动魄地写出了恶魔般的社会环境怎样残酷地、一点一点地剥掉祥子的农民美德,将他的性格扭曲变形,直到把“树”一样执拗的祥子连根拔起,抛到城市流氓无产者的行列中。

但更足以显示作者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刻性的是,作者不只从社会环境,而且从这些人物自身发掘他们悲剧的原因,写出生活给予这些人物的限制,这一点也尤为值得我们思考。

当我们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们要以怎样的方式更好地与命运搏击呢?